当前版:01版

本版导读

四川省绵竹市:
全面推行“田长制” 守牢天府粮仓“耕”基
文章字数:1,309
  □张娟 高明山 本报记者 李鹏飞
  近年来,四川省绵竹市将推行“田长制”作为实现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有力推动“田长制”工作走深走实。日前,四川省田长制办公室确定了首批田长制“十大典型案例”,其中,绵竹市《坚持“三条路径”提升耕地保护精细化水平》成功入选。
  8月16日,紫岩街道赤竹村党总支书记、田长徐世明像往常一样来到田间地头,查看粮食作物生长情况。在他的任务清单中,有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查看有无村民违法占用耕地私搭乱建现象,一旦发现便及时上报上一级田长,而这样的巡田工作早已融入了他的日常生活。
  赤竹村有耕地3000余亩,除了徐世明担任村级田长外,还有另外两名村组干部担任网格员。在一次巡田过程中,徐世明发现该村1组有一处约4亩的撂荒地,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他多次与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沟通协商,最终一致同意将那处撂荒地流转给种植大户收取租金,获取的收益归村民小组集体所有。这段时间,那片撂荒地上一片翠绿,长势旺盛的水稻正值抽穗扬花的关键期,田里弥漫着阵阵稻花香。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田长则是耕地的“大管家”。徐世明说,在巡田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村民不理解不接受的情况,认为地是他们的,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对此,他总是耐心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问题通常都能迎刃而解。如今,看着村里有30余亩撂荒地变成了良田,徐世明颇感欣慰,也更加坚定了他守护耕地的决心。
  近年来,剑南街道五星村网格员唐清始终奋战在耕地保护第一线,他每周都会抽时间到自己的500余亩“责任田”转悠,一旦发现有违法使用耕地的行为,便第一时间进行制止,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粮安天下,地为根本。只有守住田埂,护住耕地,才算真正保住了大家的饭碗。”利用农闲时间,唐清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唠家常,面对面宣讲耕地保护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详细解答有关疑难问题。
  “通过耕地保护宣传,我们知道了哪些是违法行为,还知道了耕地上能够种什么,不能种什么。”五星村村民陈达会说,她也会发挥好群众监督作用,对占用耕地违规搭建等行为坚决制止。
  全面推行“田长制”是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的具体行动,也是从严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更是健全制度体系、压实各方责任的重要抓手。
  绵竹市以行政村划定网格129个,覆盖全市46.26万亩耕地,设立了551名田长及网格员,构建起“县镇村田长+网格员”四级责任体系。同时,注重宣传,强化培训,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耕地保护责任意识,以“零容忍”的态度,持续加大各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查处力度。2023年,全市发现和处理有效问题线索64条,立案查处违法用地31宗,处置率100%。
  “耕地保护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法律性强,情况复杂,难度较大,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与配合。”绵竹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马亮表示,下一步,绵竹市将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守牢绵竹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建立健全巡田轨迹和土地卫片执法图斑挂钩制度,提高巡田工作质量和效果。同时,通过常态化开展田长业务培训,持续提升巡田业务能力,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遏制在萌芽阶段,确保每一寸耕地实现良田粮用,成为丰收的沃土。
发布日期: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