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乐山观大佛
文章字数:1,427
罗昭伦(重庆)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这山,叫乐山,这佛,叫乐山大佛。走进乐山,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近了乐山大佛。
观乐山大佛,有两条路线可走,一条是陆路,从凌云山拾级而上,沿路攀爬至大佛身边;另一条则是水路,乘船在江中看大佛全景。大佛凿于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鸾峰临江的崖壁上,和乐山城隔江相望。面对着滚滚东流的江水,大佛稳如泰山,体态雍容,神态自若。乘船沿岷江顺流而下,一路山光水色,天光云影尽收眼底。当代诗人戈壁舟的诗:“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带领群山来,挺立大江边”是对其真实的写照。
船停靠岸边后,大伙儿站在船上看了一会儿,感觉不过瘾,有人便提议下船上山去看,回来再坐船游江看景。上岸漫步登山,周围的景物一一展现在眼前:高耸于山崖的乌尤寺,可凭栏鸟瞰江景的碧津楼,幽静雅致的东坡楼,古今名人的书法真迹拓墨刻成的凌云山碑林,插入云端的凌云白塔,巍峨庄严的凌云寺……这些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分别坐落在满山滴翠的茂林修竹之中。然而,这些都没引起我的兴趣。急于瞻仰乐山大佛的心情,迫使我只能走马观花,加快了脚步。
走到“观佛亭”,我已经是汗流浃背,便坐下仔细端详起大佛来。我粗略估计,大佛鼻子的长度足有三四个人那么高。其身体各部位的比例,看起来十分相称。那端庄典雅的形态,慈祥和蔼的气度,栩栩如生。顺势而下的双脚直抵江边,似乎要乘着江水一起奔腾而去。抬头仰望,如不用手捂着帽子,不掉到江里才怪。放眼望去,远处葱郁的青山、对岸繁华的城市、脚下奔流的江水、江上来往的船帆,尽在渺茫的雾霭之中,使人产生飘逸如仙之感。
在佛像右侧的石壁上,有一条与修建佛像同时开凿的险峻栈道,自上而下盘旋九曲。行于栈道之上,身临危岩深渊,令人头晕目眩,惊心动魄。不禁联想到李白“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诗句,这便是著名的“九曲栈道”。栈道顶端的长廊式亭阁,是被明代袁子让称作“立亭上则三峨凝黛,水自天来,烟波极目,绿野无际”的近河亭。
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如果没有大佛的存在,凌云山只是一座平常的山岭,三江汇流不过多些惊险而已。大佛令一切化腐朽为神奇,平添了万丈光芒。迢迢岁月,千年旧事凝聚在一起,散发着一种庄严肃穆的历史氛围,人在其中便有种超越时空的幻觉感。当我站在佛像下,仰视佛像的庄严,内心的思绪便如身畔三江之水,汹涌澎湃。经过千年风霜雪雨的侵蚀,佛像在安详庄严之中带着沧桑,眉宇间隐隐透出一股悲悯之情。悠悠岁月,滔滔流水,撩拨着我的心弦,牵起我渺渺的思绪。
世人观赏乐山大佛,多是陶醉在其悠久历史和宏伟气势上。不错,它是世上现存最大的石刻佛像。的确,它距今已有千年。千年风霜并没有对它造成太大的损害,神态依旧栩栩如生,眉目仍然清晰可辨,令人惊叹古代工程之美,而岁月的烟熏,更令大佛弥漫着一种神秘的美感和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力,观者无不心折,无不为之倾倒。
滔滔江水,仍在诉说当年的盛事。大佛无言,寄托着人类多少美好的祝愿。
上船后,船工又把船开到远离大佛的江中停下,让我们观看“睡佛”。导游说,千百年来人们不曾发现“睡佛”,多年前,广东一游客从冲洗出来的照片上,蓦然发现乌尤和凌云两座山似一尊巨型睡佛,人们闻之纷纷从乐山码头东望,一尊睡佛果然展现眼前。睡佛体态匀称,神情安详,乌尤山为头,眉眼分明可见;凌云山为体,妙处不可言说。大佛身影入江流,佛影深深地澄入三江溪流,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将山、水、佛、寺融为一体,更使人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和艺术的美相互融合的神奇。
发布日期:202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