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父亲的“酒事”
文章字数:1,415
吴华(四川)
父亲不喜欢喝酒,但他与“酒”的那些事,在他短暂的人生中熠熠生辉,这也是作为子女对他难以忘怀也最为敬重的地方;对我来说,父亲的“酒事”,更是让我刻骨铭心,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时间越久,也就更弥足珍贵。
父亲是一位农民,一生做过很多事:当过计工员、保管员,开过拖拉机……这些行业拼凑起他平凡的一生。
父亲短暂的一生中干的最大的事,就是承包村办企业——酒厂。当年,那酒厂在我们大队的大礼堂里面,酿酒的灶台就设在戏台上,有六个发酵池在大礼堂的一侧,其余的地方用作酿制过程中的摊地。每一次酿酒,师傅都会指挥工人,用撮箕把大锅里煮好的玉米或者高粱撮到摊地上凉着。凉到适当时,撒入曲药,再和上谷壳之类的东西,用铁锹翻动,然后就入池子里发酵。发酵的时间一般是七天,这七天是酿酒最为关键的时候,酿酒师傅总会在发酵池边走来走去,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甚至还会在发酵池里抓一把出来用舌头舔一舔,从他的表情中就能够感受到每一池发酵的好坏。待到发酵期满后,师傅与工人们一道会将池子里的料搬进灶台上的烤酒锅中蒸烤。当一股清泉般的烧酒从出酒管流入酒缸里时,那股醇香会散发在整个厂房里,这时师傅与工人们都会激动地争着去品尝。那种兴奋与快乐就迅速洋溢在他们的脸上,欢笑声、尖叫声,飘荡在厂房的上空。
那些年,父亲与母亲还干了一件至今让我震撼之事。他们挑着一百五十多斤曲药,走30多里小路,而且是整夜不休息地行走,那股拼劲儿,达到了他们人生之中拼搏奋斗的巅峰,至今感染着我,也影响着我。烤酒需要曲药,也就是混合在粮食中的发酵剂。这种曲药在我们当地买不到,父亲和母亲就一道坐车到外地去买。早上去,尽快办完事,再赶上那班车回来。当天他们从外地买回曲药,坐车到相邻的县车站,再坐车回村,可回到邻县车站时,到村上的班车已经开走了。酒厂等着曲药发酵,工人们把大锅里煮的粮食用撮箕搬到坝上摊着,等曲药,如果过了下曲药的最佳时段,这一锅上千斤的粮食就会浪费,要么烤出的酒产量低,要么烤的酒质量不好,要么烤出的酒口感有问题,总之会损失不少。从邻县到家里一百多里路,一百五十斤曲药,走路无论如何也是赶不到的。母亲有些懈怠,抱怨道:“叫你别承包这个酒厂,钱赚不到不说,还这么辛苦!车没有了,怎么回去?”“天无绝人之路!”每到困难之时,父亲总会用这句话来给自己鼓气。就在父亲说话的同时,一位与父亲酿酒的石师傅出现在眼前,他问:“老吴这么晚了,还在车站干啥子?”父亲实情相告后,石师傅出主意说,搭车去邻乡,然后挑回去,可也要走30多里小路。父亲听了建议果断作出决定,他想30多里,比100多里路要强得多。况且,加油赶路,还能按时赶上酒厂当天下曲药的时间,一点也不会受到损失。倔强的父亲说这么干就不会改变,再大的困难也得克服。就是这个决定,父亲和母亲两人把一百五十斤曲药硬生生地从邻乡挑回酒厂。三十多里路,一百五十多斤的担子,四十出头的父亲,身上涌出的像牛一样的劲头儿,那是一个奋斗者最精彩的时刻。他们赶回酒厂时,天就亮了。
后来父亲给我讲述那一夜挑担行走之事,让我对他特别敬重佩服,父亲的形象犹如大山般高大威武,瞬间植根于我心中。他与母亲挥汗如雨,打着火把,夜里挑担行走,一起努力打拼的样子,那绝对是乡村最美的夫妻,他们身上那股奋斗者的精气神一直感染着我,也影响着我的一生。
而今,父亲和母亲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父亲与酒那些往事,成了我追忆他的“经典”,父亲作为奋斗者的形象永远印刻在我的记忆之中。
父亲不喜欢喝酒,但他与“酒”的那些事,在他短暂的人生中熠熠生辉,这也是作为子女对他难以忘怀也最为敬重的地方;对我来说,父亲的“酒事”,更是让我刻骨铭心,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时间越久,也就更弥足珍贵。
父亲是一位农民,一生做过很多事:当过计工员、保管员,开过拖拉机……这些行业拼凑起他平凡的一生。
父亲短暂的一生中干的最大的事,就是承包村办企业——酒厂。当年,那酒厂在我们大队的大礼堂里面,酿酒的灶台就设在戏台上,有六个发酵池在大礼堂的一侧,其余的地方用作酿制过程中的摊地。每一次酿酒,师傅都会指挥工人,用撮箕把大锅里煮好的玉米或者高粱撮到摊地上凉着。凉到适当时,撒入曲药,再和上谷壳之类的东西,用铁锹翻动,然后就入池子里发酵。发酵的时间一般是七天,这七天是酿酒最为关键的时候,酿酒师傅总会在发酵池边走来走去,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甚至还会在发酵池里抓一把出来用舌头舔一舔,从他的表情中就能够感受到每一池发酵的好坏。待到发酵期满后,师傅与工人们一道会将池子里的料搬进灶台上的烤酒锅中蒸烤。当一股清泉般的烧酒从出酒管流入酒缸里时,那股醇香会散发在整个厂房里,这时师傅与工人们都会激动地争着去品尝。那种兴奋与快乐就迅速洋溢在他们的脸上,欢笑声、尖叫声,飘荡在厂房的上空。
那些年,父亲与母亲还干了一件至今让我震撼之事。他们挑着一百五十多斤曲药,走30多里小路,而且是整夜不休息地行走,那股拼劲儿,达到了他们人生之中拼搏奋斗的巅峰,至今感染着我,也影响着我。烤酒需要曲药,也就是混合在粮食中的发酵剂。这种曲药在我们当地买不到,父亲和母亲就一道坐车到外地去买。早上去,尽快办完事,再赶上那班车回来。当天他们从外地买回曲药,坐车到相邻的县车站,再坐车回村,可回到邻县车站时,到村上的班车已经开走了。酒厂等着曲药发酵,工人们把大锅里煮的粮食用撮箕搬到坝上摊着,等曲药,如果过了下曲药的最佳时段,这一锅上千斤的粮食就会浪费,要么烤出的酒产量低,要么烤的酒质量不好,要么烤出的酒口感有问题,总之会损失不少。从邻县到家里一百多里路,一百五十斤曲药,走路无论如何也是赶不到的。母亲有些懈怠,抱怨道:“叫你别承包这个酒厂,钱赚不到不说,还这么辛苦!车没有了,怎么回去?”“天无绝人之路!”每到困难之时,父亲总会用这句话来给自己鼓气。就在父亲说话的同时,一位与父亲酿酒的石师傅出现在眼前,他问:“老吴这么晚了,还在车站干啥子?”父亲实情相告后,石师傅出主意说,搭车去邻乡,然后挑回去,可也要走30多里小路。父亲听了建议果断作出决定,他想30多里,比100多里路要强得多。况且,加油赶路,还能按时赶上酒厂当天下曲药的时间,一点也不会受到损失。倔强的父亲说这么干就不会改变,再大的困难也得克服。就是这个决定,父亲和母亲两人把一百五十斤曲药硬生生地从邻乡挑回酒厂。三十多里路,一百五十多斤的担子,四十出头的父亲,身上涌出的像牛一样的劲头儿,那是一个奋斗者最精彩的时刻。他们赶回酒厂时,天就亮了。
后来父亲给我讲述那一夜挑担行走之事,让我对他特别敬重佩服,父亲的形象犹如大山般高大威武,瞬间植根于我心中。他与母亲挥汗如雨,打着火把,夜里挑担行走,一起努力打拼的样子,那绝对是乡村最美的夫妻,他们身上那股奋斗者的精气神一直感染着我,也影响着我的一生。
而今,父亲和母亲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父亲与酒那些往事,成了我追忆他的“经典”,父亲作为奋斗者的形象永远印刻在我的记忆之中。
发布日期:2024-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