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本版导读

内江市供销社:
服务“三农”他们一直在努力
文章字数:1,515
  四川省内江市供销社扎实开展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三农”工作,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发展 努力为全市大局多作贡献
  按照全市“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发展定位,主动思考如何在奋力推进新时代内江振兴崛起浪潮中发挥供销作用,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试点工作,全市供销社系统实现经营服务总额182.4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82.4%。一是争政策。先后15次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四川省供销社汇报工作,争取到全省首个县域供销为农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等项目。二是引项目。先后28次拜访中再生、中农集团等12家企业,成功引进四川省棉麻集团投资1.7亿元,在资中建设供销为农产业园总部经济项目和县域供销为农服务体系项目,创造就业岗位310余个;在内江新区建设东盟进出口及大宗农产品贸易加工基地,2023年实现国内贸易7000余万元。三是育企业。坚持社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方向,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社有资产管理体制,促进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大做强做活社有企业,全市系统纳入“五经普”名录库的主体数量415户,入规(限)企业10家,其中市级参股企业8家,培育规模以上企业1家。四是建基地。以龙头企业为枢纽,持续加强农产品产地集配、仓储、冷链设施建设,打造成渝毗邻地区农产品流通平台,促成中国供销内江农批市场全面运营,入驻企业和商家350余户,2023年市场交易额达10.13亿元,成为内江唯一一家省级AA级农批市场。
  服务基层 夯实供销社系统高质量发展基石
  一是开展基层社示范社培育创建。依托社会能人、回乡大学生、村委干部、原供销社职工等,采取资源整合、资产盘活、项目支持、龙头带动、专业合作等措施,推进基层社分类改造提升,进一步提升基层供销社联农带农能力。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共创建基层社示范社65个,依托基层社吸纳农民社员7.1万人,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11个,建设经营服务网点598个。二是推进“三社”融合发展。充分整合基层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资源,鼓励基层供销社通过股权融合、人员互用、业务合作等方式开展“三社”融合发展,形成资源、资金、市场共享,经营、利益、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以“三社”融合模式累计发展基层社50个。三是探索建立城市社区供销社。依托创建“供销先锋、情满社区”机关党组织服务城市社区基层社会治理品牌,以“公益性+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在市中区庙儿山社区建设“社区供销食堂”,为社区3000余名老年人提供安全、方便、实惠的用餐及送餐服务。
  服务“三农” 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一是发挥农村现代流通“骨干”力量。主动融入全省冷链物流骨干网项目建设,不断加强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和仓储、冷链设施建设,持续用好“供销e家”、四川消费帮扶网等系统电商平台,培育“川字号”特色农产品内江供销品牌。助力打造全省首个市州线上帮扶网——内江消费帮扶网,组织申报全省供销社系统特色农产品8个,“天府乡村”有效授权产品169个。2023年全市农副产品购进额达38.2亿元,完成目标任务173.6%。二是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坚”力量。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快农业强市建设,持续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落实好农资储备任务,巩固深化土地托管服务现有成效,不断扩大土地托管的面积和规模。三是发挥乡村建设行动“独特”力量。积极开展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深入实施“绿色农资”行动,大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推动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助力打造现代版乡村“富春山居图”。2023年,农资供应总量18.55万吨。建成全省最大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厂,年处理能力5000吨以上,截至目前,共收集农膜740余吨,生产废旧农膜成品粒子430余吨。 
  张朝慧
发布日期:2024-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