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用产业之石 筑振兴之路
文章字数:4,683
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食用菌装瓶就业帮扶车间,脱贫群众在忙碌工作。
丛林镇绿水村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村民在为黑皮鸡枞菌削根。王泸州 摄
绿水村西瓜丰收
黑山镇万家山果园,青年志愿者通过农产品网络直播平台销售猕猴桃。曹永龙 摄
核心提示:
近日,重庆市表彰了一批在乡村振兴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万盛经开区)丛林镇绿水村村民委员会荣获“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集体”称号,万盛经开区农林局农田建设与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主任赵廷进被授予“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个人”称号。
这,无疑是万盛经开区在乡村振兴路上闪现的又一抹亮色。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万盛经开区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聚力打造“一主两辅”,加快提升产业能级,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上半年,万盛经开区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7.4亿元,同比增长5%;农业增加值预计实现4.7亿元,同比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2995元,同比增长7%;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到7.07亿元……这一个个闪光的数据,折射出当地乡村产业发展的蓬勃气象。
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走进丛林镇绿水村,浓浓的菇香扑面而来。在这里,一个个整齐排列的大棚令人瞩目,走进大棚,一个个菌棒有序排列在架子上,一朵朵蘑菇、一簇簇金针菇长势喜人,这些待采摘后将运往各地,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我家有平菇、香菇等10余个大棚,日产七八百斤,主要销往重庆中心城区。因为品质好,近期以来每天都有客商上门收购,根本不愁销路。”正在大棚里采摘平菇的绿水村食用菌种植户张大姐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丛林镇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规模庞大。一直以来,该镇以食用菌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加以培育,依托区位、资源、气候优势,引进了一批食用菌生产企业,打造特色显著、竞争力强的食用菌品牌,持续推动食用菌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点。
该镇还紧扣“西部地区食用菌生产销售基地和产业集聚中心”这一目标,牢固树立食用菌生产工厂化带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发展的思路,通过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提高单产和品质,为食用菌产业插上“高科技翅膀”。
小小食用菌撑起“致富伞”,这是万盛经开区打造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当我们走进位于关坝镇东北部的凉风村,置身于群山环绕的乡间,不仅感受到空气清新,看到漫山遍野的绿树,更看到蓬勃发展的生态渔业。近年来,凉风村充分发挥区位地理优势,合理利用优质的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加快转型发展,打造出了一套“山下水产养殖,半山伏淡季水果,山上休闲康养”的立体化产业发展模式。
在占地2.3亩的凉风村智慧渔业基地,12个直径分别为6米、8米、10米规格的圆桶高池如巨物般挺立,让人眼前一亮。据介绍,智慧渔业基地采取“集约+智能化”养殖模块,不仅省地、省力,而且高产、高效、高品质,每立方水单季鱼产量35公斤左右,肉质更加鲜美,没有泥腥味,利润相较于传统的养殖模式可以提高10倍以上。该村还通过打造高端民宿、举办垂钓比赛等方式,积极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为村民们带来真金白银。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在万盛,从丛林镇的食用菌到青年镇的茶叶,再到黑山镇的猕猴桃、万东镇的黄花梨、关坝镇凉风村的生态鱼……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特色产业遍地开花,是“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的喜人景象。
“近年来,万盛经开区积极鼓励引导各镇村充分挖掘农业资源和自然生态优势,聚焦食用菌、猕猴桃、茶叶、蜜柚等特色产业,通过政策扶持、改进种植技术、优选农业品种等举措,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万盛经开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坦言。
该区积极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加快推进“一主两辅”产业发展,持续深化食用菌产业发展,加快建设食用菌全产业链,全力推进丛林镇年产500万棒食用菌良繁中心,目前该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并全面建成投用关坝镇、金桥镇、南桐镇、黑山镇4个标准化种植基地。
同时,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持续做优乡村旅游精品,2023年青山村、王家坝村成功创建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绿水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今年一季度,全区实现乡村旅游营业收入9.45亿元,春季踏春赏花休闲之旅精品线路被农业农村部选中在全国进行推介。
在工作中,万盛经开区成立以管委会主任为第一召集人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培育重庆多普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重庆市加工业百强领军企业、重庆翠信茶业有限公司为重庆市加工业百强成长型企业。该区还结合各镇产业发展实际,合理安排项目和资金,仅去年就安排资金672万元支持茶叶、特色水果、生态渔业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生态优先 持续推进产业升级
走进关坝镇兴隆村雷峰垭生态家庭农场果园,只见那满坡满地的梨树挂满了果实,从六月雪梨到圆黄梨、黄金梨等,多个品种的梨果格外诱人,让人口舌生津。眼下,工人们正忙着为梨果换袋,从撑纸到包果、扎袋口,眨眼的工夫一个个果实就穿上了“防护服”。
“为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我们每年都会给果子套袋,袋子也会定期更换,今年套袋30多万个。”雷峰垭生态家庭农场业主介绍,除了套袋,果园常年种植绿肥,有利于改良果园土壤,减少化肥的施用,从而提高果实的口感。农场种植出来的雪梨皮薄汁多、清脆香甜、香酥爽口。
据介绍,雷峰垭生态家庭农场是万盛经开区的科学施肥和化学农药减量技术示范基地之一,示范效果好,具有较强的带动性。该家庭生态农场坚持绿色生态种植,主要采取增施有机肥、配方肥、种植绿肥等科学施肥和套袋、挂粘虫板、安装杀虫灯等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等技术措施,实现梨园节本增效、绿色环保。
科学施肥和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万盛经开区继续以单位面积用量高的地区、作物和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广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培植绿肥等科学施肥和抗病品种、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化学农药减量重点技术,力争全区今年化肥农药使用量不高于去年。
眼下,正是水稻田间管理的关键时节。在金桥镇青山村的田间,伴随着一阵马达轰鸣声,在农技人员的遥控下,一架农业植保无人机掠过稻田,旋翼下巨大的气流推动农药雾流均匀喷洒在禾叶上。
“我们以农业植保无人机‘飞防’取代传统的田间管理,既有效提高了病虫害防治效率、降低农药使用量和防治成本,也帮助农户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为粮食丰产丰收打好基础。”操作无人机的农技人员介绍。
在青山村的稻田边,农技人员还就药剂选择、防治时间、施药方法、注意事项等向种植户进行讲解,并就水稻病虫害的用药管理和田间喷施方法进行现场示范,手把手指导大家使用喷雾器对水稻进行正确的药物喷洒。
今年入夏以来,万盛经开区农林局便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各村开展水稻“三虫两病”巡查监测,包括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摸清病虫害的种类和具体情况,指导种植户精准施药、科学防控,保障粮食安全。
坚持生态优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是万盛经开区的坚持和追求。
该区切实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大力推广品种替换和叶面飞防技术措施,确保安全利用率稳定在100%。采取“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持续推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物处理设施配备实现全覆盖,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9.87%。
为提升农产品品质,该区深入推进“三品一标”建设,持续抓好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提升农产品品质,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覆盖100%,农产品质量抽检样合格率达98%以上。2023年,全区培育绿色食品2个,续展绿色食品4个,获得巴味渝珍授权产品1个,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获评重庆市最美绿色食品企业、华佗牌金针菇和华绿之珍牌金针菇被评为最佳绿色食品产品。
立足改善产业发展条件,万盛经开区坚持以“四改一化”为目标,按照“投、建、用、管、还”总体谋划,积极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今年上半年,建成一、二期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1.8万亩,实现项目区耕作道路通达率100%,宜机化率100%。同时,持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并积极推广农村实用技术,今年上半年发布农业主推技术11项,开展农技推广服务1000余人次。
利益联结 提升产业带动能力
“自从村里办了酿酒厂,我就在酒厂打工,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工作稳定还能照顾家庭。”在金桥镇星河村升级扩建的星河酒厂里,村民杨大哥一边小心翼翼地把刚刚酿好的高粱酒倒入坛中准备封存,一边兴致勃勃地说:“我在这里上班的同时,还种植了2亩多红高粱,去年光种植高粱就增收近3000元。”
近年来,星河村采取“公司+农户”的订单种植合作模式,村集体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免费为农户提供高粱种子,并通过升级扩建酒厂,收购村民种植的高粱,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在此基础上,村里的养殖户还利用秸秆酿酒产生的酒糟,搞起了肉牛养殖。
今年,星河村将继续围绕“一村一品一基地”,打造“漺河酒”和高粱基地,力争实现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同时,结合高粱产业和肉牛养殖业,走出一条上游原材料生产、中游白酒加工和下游牲畜养殖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真正实现销售有渠道、酒厂有效益、农民户均增收的目标。
星河酒厂为盘活村集体经济,切实走出一条产业发展新路子。
同样,位于关坝镇兴隆村的林人极(重庆)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2月,始终秉持“和谐共生,发展创新”的理念,采用“公司+行政村+农户”模式,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订单农业,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该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利用闲置敬老院改建加工基地,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超过2000万元,为附近居民提供50个稳定就业岗位和约200个临时就业岗位,也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根本目的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去年,万盛经开区安排资金659万元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研究出台《万盛经开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化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公开招租、发包、入股、自主经营等方式,激活农村集体资产,盘活闲置土地、林地、果园等资源,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8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78万元,全区5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3592万元,村均64万元。
今年以来,该区积极推进实施万户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印发《万盛经开区推进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指导镇村规范组建“强村公司”,以健全市场主体开展经营活动,助力群众增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半年全区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达到2198万元,经营性收益实现686万元,经营性收入超过20万元的村达到37个,占比66%,经营性收益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54%。
该区还不断强化产业帮扶,去年安排衔接资金4629万元,69%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同时,持续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去年新培育家庭农场示范场17个,登记成立农民合作社6个,辐射带动1.6万户农民增收致富。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接下来,万盛经开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重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做优做强乡村产业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以全面提档、全力提速、全员奋进的崭新姿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描绘更加壮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特约通讯员 曾忠全 周龙 特约记者 杜宜平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林局办公室提供)
丛林镇绿水村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村民在为黑皮鸡枞菌削根。王泸州 摄
绿水村西瓜丰收
黑山镇万家山果园,青年志愿者通过农产品网络直播平台销售猕猴桃。曹永龙 摄
核心提示:
近日,重庆市表彰了一批在乡村振兴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万盛经开区)丛林镇绿水村村民委员会荣获“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集体”称号,万盛经开区农林局农田建设与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主任赵廷进被授予“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个人”称号。
这,无疑是万盛经开区在乡村振兴路上闪现的又一抹亮色。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万盛经开区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聚力打造“一主两辅”,加快提升产业能级,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上半年,万盛经开区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7.4亿元,同比增长5%;农业增加值预计实现4.7亿元,同比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2995元,同比增长7%;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到7.07亿元……这一个个闪光的数据,折射出当地乡村产业发展的蓬勃气象。
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走进丛林镇绿水村,浓浓的菇香扑面而来。在这里,一个个整齐排列的大棚令人瞩目,走进大棚,一个个菌棒有序排列在架子上,一朵朵蘑菇、一簇簇金针菇长势喜人,这些待采摘后将运往各地,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我家有平菇、香菇等10余个大棚,日产七八百斤,主要销往重庆中心城区。因为品质好,近期以来每天都有客商上门收购,根本不愁销路。”正在大棚里采摘平菇的绿水村食用菌种植户张大姐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丛林镇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规模庞大。一直以来,该镇以食用菌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加以培育,依托区位、资源、气候优势,引进了一批食用菌生产企业,打造特色显著、竞争力强的食用菌品牌,持续推动食用菌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点。
该镇还紧扣“西部地区食用菌生产销售基地和产业集聚中心”这一目标,牢固树立食用菌生产工厂化带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发展的思路,通过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提高单产和品质,为食用菌产业插上“高科技翅膀”。
小小食用菌撑起“致富伞”,这是万盛经开区打造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当我们走进位于关坝镇东北部的凉风村,置身于群山环绕的乡间,不仅感受到空气清新,看到漫山遍野的绿树,更看到蓬勃发展的生态渔业。近年来,凉风村充分发挥区位地理优势,合理利用优质的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加快转型发展,打造出了一套“山下水产养殖,半山伏淡季水果,山上休闲康养”的立体化产业发展模式。
在占地2.3亩的凉风村智慧渔业基地,12个直径分别为6米、8米、10米规格的圆桶高池如巨物般挺立,让人眼前一亮。据介绍,智慧渔业基地采取“集约+智能化”养殖模块,不仅省地、省力,而且高产、高效、高品质,每立方水单季鱼产量35公斤左右,肉质更加鲜美,没有泥腥味,利润相较于传统的养殖模式可以提高10倍以上。该村还通过打造高端民宿、举办垂钓比赛等方式,积极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为村民们带来真金白银。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在万盛,从丛林镇的食用菌到青年镇的茶叶,再到黑山镇的猕猴桃、万东镇的黄花梨、关坝镇凉风村的生态鱼……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特色产业遍地开花,是“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的喜人景象。
“近年来,万盛经开区积极鼓励引导各镇村充分挖掘农业资源和自然生态优势,聚焦食用菌、猕猴桃、茶叶、蜜柚等特色产业,通过政策扶持、改进种植技术、优选农业品种等举措,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万盛经开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坦言。
该区积极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加快推进“一主两辅”产业发展,持续深化食用菌产业发展,加快建设食用菌全产业链,全力推进丛林镇年产500万棒食用菌良繁中心,目前该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并全面建成投用关坝镇、金桥镇、南桐镇、黑山镇4个标准化种植基地。
同时,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持续做优乡村旅游精品,2023年青山村、王家坝村成功创建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绿水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今年一季度,全区实现乡村旅游营业收入9.45亿元,春季踏春赏花休闲之旅精品线路被农业农村部选中在全国进行推介。
在工作中,万盛经开区成立以管委会主任为第一召集人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培育重庆多普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重庆市加工业百强领军企业、重庆翠信茶业有限公司为重庆市加工业百强成长型企业。该区还结合各镇产业发展实际,合理安排项目和资金,仅去年就安排资金672万元支持茶叶、特色水果、生态渔业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生态优先 持续推进产业升级
走进关坝镇兴隆村雷峰垭生态家庭农场果园,只见那满坡满地的梨树挂满了果实,从六月雪梨到圆黄梨、黄金梨等,多个品种的梨果格外诱人,让人口舌生津。眼下,工人们正忙着为梨果换袋,从撑纸到包果、扎袋口,眨眼的工夫一个个果实就穿上了“防护服”。
“为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我们每年都会给果子套袋,袋子也会定期更换,今年套袋30多万个。”雷峰垭生态家庭农场业主介绍,除了套袋,果园常年种植绿肥,有利于改良果园土壤,减少化肥的施用,从而提高果实的口感。农场种植出来的雪梨皮薄汁多、清脆香甜、香酥爽口。
据介绍,雷峰垭生态家庭农场是万盛经开区的科学施肥和化学农药减量技术示范基地之一,示范效果好,具有较强的带动性。该家庭生态农场坚持绿色生态种植,主要采取增施有机肥、配方肥、种植绿肥等科学施肥和套袋、挂粘虫板、安装杀虫灯等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等技术措施,实现梨园节本增效、绿色环保。
科学施肥和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万盛经开区继续以单位面积用量高的地区、作物和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广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培植绿肥等科学施肥和抗病品种、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化学农药减量重点技术,力争全区今年化肥农药使用量不高于去年。
眼下,正是水稻田间管理的关键时节。在金桥镇青山村的田间,伴随着一阵马达轰鸣声,在农技人员的遥控下,一架农业植保无人机掠过稻田,旋翼下巨大的气流推动农药雾流均匀喷洒在禾叶上。
“我们以农业植保无人机‘飞防’取代传统的田间管理,既有效提高了病虫害防治效率、降低农药使用量和防治成本,也帮助农户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为粮食丰产丰收打好基础。”操作无人机的农技人员介绍。
在青山村的稻田边,农技人员还就药剂选择、防治时间、施药方法、注意事项等向种植户进行讲解,并就水稻病虫害的用药管理和田间喷施方法进行现场示范,手把手指导大家使用喷雾器对水稻进行正确的药物喷洒。
今年入夏以来,万盛经开区农林局便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各村开展水稻“三虫两病”巡查监测,包括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摸清病虫害的种类和具体情况,指导种植户精准施药、科学防控,保障粮食安全。
坚持生态优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是万盛经开区的坚持和追求。
该区切实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大力推广品种替换和叶面飞防技术措施,确保安全利用率稳定在100%。采取“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持续推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物处理设施配备实现全覆盖,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9.87%。
为提升农产品品质,该区深入推进“三品一标”建设,持续抓好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提升农产品品质,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覆盖100%,农产品质量抽检样合格率达98%以上。2023年,全区培育绿色食品2个,续展绿色食品4个,获得巴味渝珍授权产品1个,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获评重庆市最美绿色食品企业、华佗牌金针菇和华绿之珍牌金针菇被评为最佳绿色食品产品。
立足改善产业发展条件,万盛经开区坚持以“四改一化”为目标,按照“投、建、用、管、还”总体谋划,积极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今年上半年,建成一、二期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1.8万亩,实现项目区耕作道路通达率100%,宜机化率100%。同时,持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并积极推广农村实用技术,今年上半年发布农业主推技术11项,开展农技推广服务1000余人次。
利益联结 提升产业带动能力
“自从村里办了酿酒厂,我就在酒厂打工,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工作稳定还能照顾家庭。”在金桥镇星河村升级扩建的星河酒厂里,村民杨大哥一边小心翼翼地把刚刚酿好的高粱酒倒入坛中准备封存,一边兴致勃勃地说:“我在这里上班的同时,还种植了2亩多红高粱,去年光种植高粱就增收近3000元。”
近年来,星河村采取“公司+农户”的订单种植合作模式,村集体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免费为农户提供高粱种子,并通过升级扩建酒厂,收购村民种植的高粱,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在此基础上,村里的养殖户还利用秸秆酿酒产生的酒糟,搞起了肉牛养殖。
今年,星河村将继续围绕“一村一品一基地”,打造“漺河酒”和高粱基地,力争实现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同时,结合高粱产业和肉牛养殖业,走出一条上游原材料生产、中游白酒加工和下游牲畜养殖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真正实现销售有渠道、酒厂有效益、农民户均增收的目标。
星河酒厂为盘活村集体经济,切实走出一条产业发展新路子。
同样,位于关坝镇兴隆村的林人极(重庆)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2月,始终秉持“和谐共生,发展创新”的理念,采用“公司+行政村+农户”模式,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订单农业,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该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利用闲置敬老院改建加工基地,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超过2000万元,为附近居民提供50个稳定就业岗位和约200个临时就业岗位,也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根本目的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去年,万盛经开区安排资金659万元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研究出台《万盛经开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化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公开招租、发包、入股、自主经营等方式,激活农村集体资产,盘活闲置土地、林地、果园等资源,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8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78万元,全区5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3592万元,村均64万元。
今年以来,该区积极推进实施万户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印发《万盛经开区推进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指导镇村规范组建“强村公司”,以健全市场主体开展经营活动,助力群众增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半年全区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达到2198万元,经营性收益实现686万元,经营性收入超过20万元的村达到37个,占比66%,经营性收益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54%。
该区还不断强化产业帮扶,去年安排衔接资金4629万元,69%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同时,持续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去年新培育家庭农场示范场17个,登记成立农民合作社6个,辐射带动1.6万户农民增收致富。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接下来,万盛经开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重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做优做强乡村产业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以全面提档、全力提速、全员奋进的崭新姿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描绘更加壮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特约通讯员 曾忠全 周龙 特约记者 杜宜平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林局办公室提供)
发布日期:2024-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