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本版导读

从源头到末端 守护生命之源
——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聚焦水环境治理、构筑城乡健康和谐人居环境纪实
文章字数:2,252
  □本报记者 黄韬
  近年来,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委、县政府坚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取向,大力实施美丽家园建设行动,突出抓好水生态环境保护,做活水文章、涵养水生态、丰富水文化,该县水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聚焦河湖长制 绘就“水清岸绿”生态新画卷
  营山县从全局角度寻求治理之道,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河湖长制工作,营造“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水域环境。
  围绕“见河长”,强化责任落实。充分发挥“河湖长”机制优势,将河流沿线的污水管网、畜禽养殖的日常监管责任细化分解到村社,使用微信小程序“蜀水智巡”进行常态化巡河,不定期开展河湖库水污染防治检查专项行动,对全县24条主要河流和102座水库进行拉网式排查,严格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截至目前,县级河长巡河235次,乡、村两级河长巡河3280次,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6个,清理漂浮物5680余吨。
  围绕“见行动”,狠抓关键环节。设置河湖管理范围界桩1102个,包括实物桩364个、电子桩738个,完成16条河流的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实现从源头上治理违法建设、违法耕种、违法设障;建成“营山环保智慧综合监管平台”,将流江河沿线482家规模化养殖场纳入在线实时监管,对全县7座小水电站在“有限空间作业、生态流量、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全面排查;对水利部推送的208个遥感疑似“四乱”问题图斑,赓即按照“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科学研判、分类处置、整体开展”原则,通过评估登记、论证审查、拆除取缔改造等多项措施从速整改。
  围绕“见效果”,提升治理能力。完成36个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79个行政村“千村示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营山河婺州大桥至彩虹桥段4.8公里水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完工,营山河、思凤溪、流江河等小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在确保中小河流发挥防洪除涝基本功能的同时,通过河道疏浚整治、环境改善等系统治理,充分发挥河网水系互联互通、互调互济功能,流江河绿水镇场镇段防洪堤治理工程已完成综合治理长4.05公里,新建堤防2.241公里,河道疏浚2.878公里,实现治理一条河,改善一大片。
  聚焦粪污利用 谱写“循环农业”绿色新篇章
  营山县按照“在整治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抓治理”思路,以畜禽养殖污染为重点,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消除村民乱倒垃圾、放养家禽等现象,确保沿河无杂物、垃圾,无阻水物,水面无漂浮物。
  优化产业布局。按照“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原则,合理布局县域内畜禽产业,明确禁养区,强化畜禽养殖区域管理,落实畜禽规模养殖场及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用地保障、环评管理,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依托营山县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四川瑞和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的2万余亩种植基地,年消纳处理沼液可达3.5万吨,实现粪污就近就地还田利用。
  强化技术指导。印发《营山县2024年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坚持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指导养殖场根据养殖规模、粪污收集处理方式等测算年粪污产量,全量还田的按照3-5个猪单位/亩标准配套消纳土地,科学合理制定粪污资源化利用年度计划。引导大型规模养殖场与农业种植基地(园区)对接,建设一批种养结合示范基地。截至2024年6月,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89%。
  完善设施装备。全力支持养殖场(户)依照不同畜禽品种、饲养规模和粪污处理利用方式,按照“两控两分三防四配套”要求做好雨污分流和节水改造,配套完善粪污收集处理设施装备,加装除臭设施以降低养殖臭气排放量。对养殖量较大的养殖专业户群体,按照“存得住、用得掉、不排放”要求,因地制宜配套建设干粪棚、沼气池等环保设施,规范畜禽粪污的收集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截至目前,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100%。
  聚焦管网建设 织造“清水绕城”生态新景观
  营山县秉承生态项目“应该建、必须建、大胆干”原则,按照“截污控源、治污清源、防污正源”三个阶段,全面推进城乡水污染治理。
  抓源头,截污控源。大力实施县城雨污分流,聘请专业公司对城区河道、街道和楼宇雨污管网进行全覆盖排查和检测,建立管网规划“一张图”、治理“一张网”。投资12.63亿元,重构县城区截污系统,建成北中南西4条截污干管40公里、配套支管200余公里,实施小区雨污分流改造234个,全面建成污水“户排放、院收集、支管导、干管运、厂处理”的全封闭收集系统;投资3.5亿元,对26个乡镇64个场镇分90个标段全面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及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工程,新建污水主管网125公里、污水提升泵站51座、污水检查井9381座。基本实现县城区、乡(镇)场镇及大型聚居点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
  抓处理,治污清源。投资4亿元,新建城东污水处理厂,实现三个提高(处理能力再提高——县城原生活污水处理厂最大处理能力由3万吨/天提升至5万吨/天,城东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将有序关停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东大桥等6个污水处理站,实现污水集约高效处置;出水水质再提高——采用多段多级AO处理工艺,将出厂水质由一级A标提升至岷沱江排放标准;中水保障再提高——将处理出水2万吨就近排入北门河进行生态补水,3万吨输送至中水回用工程实施再生水资源化利用)。
  抓利用,防污正源。建成营山中水回用工程,处理能力为3.2万吨/天。在利用上,分三步走。第一步,生态净化。建设40亩生态湿地,将3万吨出厂尾水泵送到湿地生态净化,提升至地表水四类。第二步,生态利用。通过泵站将经生态湿地净化后的尾水,经管道输送作为县人民医院水源热泵系统的直流冷却水。第三步,生态补给。将营山县人民医院水源热泵系统利用后的冷却水,再次输送至走马岭河上游,对走马岭河进行生态补水,为河道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改善注入源头活水。
发布日期:2024-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