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指挥街不止音乐和美食
文章字数:1,047
□本报记者 马工枚 文/图
在成都市区里,有一条冷门的文化老街——指挥街。指挥街南起盐道街,北接烟袋巷,是一条南北方向的街道。其名字的由来源于明朝在每个省会城市设有的“卫都指挥使”机构,因此,街道被命名为“指挥街”。
在这里,1986年,从两个唐代灰坑中出土了4把骨柄牙刷,是我国也是全世界最早的牙刷实物;川剧文化的中心——四川省川剧院也坐落于此。提起指挥街,可能许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小雅”菜馆,据介绍,这曾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李劼人所开设的小菜馆。除了李劼人的饭馆,指挥街上还有一个著名的地方,那就是叶氏大院。杰出的音乐家叶伯和著有《中国音乐史》留传于世,除此之外,叶伯和也是我国最早用白话写新诗的开拓者,当年有“成都泰戈尔”之称。这是指挥街的历史。把时间轴拉到现代: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川剧变脸方阵最后一张脸谱上的“熊猫花花”当时瞬间出圈,微博阅读量破亿,集变脸、吐火、滚灯、踢慧眼等众多精彩绝活于一身的川剧表演,引人注目。而位于指挥街的四川省川剧院稳稳承接了这波关注,从外墙到石墩都“川味”十足。据统计,在今年春节期间,四川省川剧院“芙蓉国粹”川剧秀每晚七点准时上演,众多观众走进剧院“看大戏过大年”,整个春节期间共带来43场演出,接待17000余名观众。
今年,仅仅是一面“单调”的灰色围墙的指挥街经过“两拆一增”,崭新的美景已经“上线”:放眼望去,人行道上因地制宜地打造了10余个花池,花池内层次分明、色彩艳丽的鲜花绿植点“靓”了春日画卷。一幅幅清新飘逸的书法作品、一张张生动形象的水彩画也在街道旁展开,吸引了不少路过的市民驻足观看。
“在感受绿意的同时,还能欣赏到这么多艺术作品,很有创意!”家住指挥街36号院的董阿姨沿着指挥街一路散步,眼前的变化让她忍不住连连称赞。如今,这里不仅绿意环绕,还植入了艺术作品,人们在感受街区文化气息的同时,还能享受到绿色带来的好心情,公园城市的和谐宜居画面跃然而出。
“在指挥街‘两拆一增’的过程中,锦江区除了通过打造花池景观增加了约100余平方米的绿色空间外,还深化校地合作,向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成都市盐道街小学的孩子们征集了10余幅艺术作品,形成了开放共享、环境舒适、体验丰富的街区空间。”锦江区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拆”出绿意,“增”出幸福,城市的发展,不仅仅在于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更在于细微之处的精心雕琢。如今的指挥街经过打造后,在拆增之间持续勾勒城市的美学轮廓,让市民真正慢下脚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除此之外,如今成都的街角也如同指挥街一般,浓缩着这座城市的美好与幸福。
发布日期:202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