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科创筑梦“零距离”体验科学魅力
文章字数:1,156
□姜强 本报记者 李鹏飞
为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近日,德阳市首届青少年科学节举行,吸引1151支川渝青少年竞赛队、260名科学教师参加。
启动仪式上,发布了科学节吉祥物及LOGO、主题曲。随后同步开展学术交流、竞赛活动、科学嘉年华等3大类10余项活动。
在德阳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现场活动中,来自绵竹中学的参赛队伍通过对机器人进行调试,在动手、动脑中学习创新知识、物理知识和电脑编程知识。
“通过比赛,我们有机会与来自各地的优秀队伍交流学习,获得宝贵的经验。这些经历将对我们未来的科学研究和竞赛产生深远影响,帮助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绵竹中学学生魏程说。
成果展示、互动体验、创新大集市、科学小课堂……热闹的科学嘉年华现场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学生的参与。
在科学小镇互动体验区,由德阳市岷山路小学创新设计的火星基地模型受到了众多同学的欢迎。主基地、发电站、航天发射中心……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火星基地模型,激发了孩子们的无限想象力。
“我们希望通过创作火星基地模型,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他们相信,只要敢于梦想,勇于探索,未来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现实。”德阳市岷山路小学专职科技辅导员黄飞说。
科学教育成果工作坊内,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参与拳击比赛的虚拟现实体验,体验各种科学原理的趣味实验,在欢声笑语中“零距离”体验科学的魅力。
“戴上3D眼镜参与拳击比赛,感觉就像跟真人对战一样刺激,真是太有趣了!这样的体验让我更加喜欢科学了。”学生李子田说。
“带孩子来参加科学节,主要是想让他感受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直观的科学展示,让他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原理。我希望他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主动地选择那些有趣且有益的科学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家长何文燕说。
据悉,近年来,德阳市大力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全市已建设科技类社团500余个,打造创新活动空间200余个,入选全国实验区、实验校,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6个,参与“流动科技馆进校园活动”等科普活动的学生达到20万余人次,师生科学教育活动获奖数量、获奖质量以及进入国赛比例稳居全省前列,全市上下支持关心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
“参加这次科技活动,让我大开眼界,看到了许多同学富有创意且实用的发明与创造。这些作品不仅有趣,更让我在未来的科学道路上充满了新的灵感和动力。”德阳中学学生苏可说。
“这一次,旌阳区有近6000名孩子参与到了活动当中。”旌阳区研培中心科学教研员江伟表示,在未来,旌阳区将依托德阳市的一系列科学教育平台,持续深化科学教育,积极引导更多老师和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教育活动中来,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创造力,从而提升旌阳区科学教育的整体水平,同时也为全市的科学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近日,德阳市首届青少年科学节举行,吸引1151支川渝青少年竞赛队、260名科学教师参加。
启动仪式上,发布了科学节吉祥物及LOGO、主题曲。随后同步开展学术交流、竞赛活动、科学嘉年华等3大类10余项活动。
在德阳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现场活动中,来自绵竹中学的参赛队伍通过对机器人进行调试,在动手、动脑中学习创新知识、物理知识和电脑编程知识。
“通过比赛,我们有机会与来自各地的优秀队伍交流学习,获得宝贵的经验。这些经历将对我们未来的科学研究和竞赛产生深远影响,帮助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绵竹中学学生魏程说。
成果展示、互动体验、创新大集市、科学小课堂……热闹的科学嘉年华现场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学生的参与。
在科学小镇互动体验区,由德阳市岷山路小学创新设计的火星基地模型受到了众多同学的欢迎。主基地、发电站、航天发射中心……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火星基地模型,激发了孩子们的无限想象力。
“我们希望通过创作火星基地模型,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他们相信,只要敢于梦想,勇于探索,未来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现实。”德阳市岷山路小学专职科技辅导员黄飞说。
科学教育成果工作坊内,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参与拳击比赛的虚拟现实体验,体验各种科学原理的趣味实验,在欢声笑语中“零距离”体验科学的魅力。
“戴上3D眼镜参与拳击比赛,感觉就像跟真人对战一样刺激,真是太有趣了!这样的体验让我更加喜欢科学了。”学生李子田说。
“带孩子来参加科学节,主要是想让他感受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直观的科学展示,让他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原理。我希望他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主动地选择那些有趣且有益的科学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家长何文燕说。
据悉,近年来,德阳市大力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全市已建设科技类社团500余个,打造创新活动空间200余个,入选全国实验区、实验校,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6个,参与“流动科技馆进校园活动”等科普活动的学生达到20万余人次,师生科学教育活动获奖数量、获奖质量以及进入国赛比例稳居全省前列,全市上下支持关心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
“参加这次科技活动,让我大开眼界,看到了许多同学富有创意且实用的发明与创造。这些作品不仅有趣,更让我在未来的科学道路上充满了新的灵感和动力。”德阳中学学生苏可说。
“这一次,旌阳区有近6000名孩子参与到了活动当中。”旌阳区研培中心科学教研员江伟表示,在未来,旌阳区将依托德阳市的一系列科学教育平台,持续深化科学教育,积极引导更多老师和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教育活动中来,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创造力,从而提升旌阳区科学教育的整体水平,同时也为全市的科学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发布日期:202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