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崇州非遗“扬帆出海”“潮”向世界
文章字数:2,015
□本报记者李祥
近日,由成都市青羊区文化馆、崇州市文化馆、青羊区非遗协会主办的2024青羊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周在成都市青羊区文殊坊启动。活动现场,一群外国朋友沉浸式体验了来自崇州的道明竹编、枇杷茶等非遗项目。
活动周以“保护文物传承文明”为主题,8大主题30余场活动,让市民游客全方位了解与体验非遗。
活动现场,崇州市的道明竹编、怀远藤编、枇杷茶、汤麻饼等多项非遗集体亮相,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哥伦比亚等多个国家的游客纷纷驻足,感知崇州非遗文化焕发出的新活力。
“崇州道明竹编的手工艺品,很有魅力,也很好看!从它身上也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特别之处。”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游客Aziza指着衣服上的竹编芙蓉花胸针告诉记者。
来自哥伦比亚的年轻小伙儿碧落则表示,崇州的枇杷茶让他很惊艳。“跟绿茶的涩不同,枇杷茶有着红茶的甘甜,巴适!枇杷茶让我再次对中国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事实上,国家级非遗道明竹编和成都市级非遗文井江枇杷茶制作技艺,并非第一次受到国际友人的赞誉。
“一片叶子”香出国门
今年5月10日,“崇州枇杷茶”就曾惊艳亮相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首届“古都文明对话(北京—巴黎)”招待晚宴。中国枇杷茶主要原产地在四川崇州,是中国乃至世界珍稀的茶树品种。因其叶片肥大,形似枇杷树的叶片而得名,其中又以大叶枇杷茶最为珍贵。
近年来,崇州坚持生态优先,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随着“枇杷茶经济”快速发展,一株株枇杷茶树成为崇州一道道靓丽风景线,一片片枇杷茶山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与此同时,崇州还将枇杷茶同当地特色产品有机结合,开发出枇杷茶香米、枇杷茶白酒、枇杷茶蜂蜜和枇杷茶火锅等,同时也把道明竹编和怀远藤编的元素融入枇杷茶的包装,实现了枇杷茶的多元化发展。
如今,崇州枇杷茶凭借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世界独有的珍稀价值、甘香清冽的绝佳品质,赢得各国友人一致青睐,已经销往荷兰、卡塔尔、法国等。
“一根竹篾”连接世界
崇州道明竹编也于今年5月6日在法国巴黎参展。这是一场“从北京到巴黎——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中国艺术大展,展示了超过200件来自中国当代杰出艺术家的精品佳作。其中,来自崇州的“竹编梅花镜”入选其中,以精湛的技艺、巧妙的创意,富有美学质感与艺术表现力,向国际友人解读着“天府乡居”中的智慧和匠心。而这并非道明竹编第一次走出国门。
“道明竹编已经先后去到俄罗斯、卢森堡、英国、美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道明竹编代表着中国传统手工艺,每一次走出国门去向全世界讲述中国非遗故事,我们都是很自豪的,因为这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的代表性传承人的杨隆梅,先后与沃尔玛等品牌链接跨界发展。2023年,杨隆梅结合市场、打破常规,在带领团队打开局面的同时,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600多万元。
有2000多年历史的道明竹编,源于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竹编)之乡”的崇州道明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如今,道明竹编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装饰艺术等场景,发展出立体竹编、平面竹编、瓷胎竹编三大体系,150个大类近千个品种,先后获得全国工艺美术奖等数十个国家奖和国际奖,竹编产品销往超过120个国家,拓展出竹文创、竹装饰、竹研学等“竹经济”。
此外,崇州还坚持“活态传承、品质提升”理念,引入中央美术学院、澳大利亚竹产业研究院等院所,建成中央美院传统工艺工作站、中英创意设计实验室等平台,与40家文创设计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建公园城市乡村表达设计师联盟,让乡村的竹编文化,走上了国际的艺术舞台。
探索创新踏浪前行“潮”未来
怀远藤编、元通清明会、金鸡风筝轧制技艺、崇阳大曲传统酿造技艺、廖家木雕……在崇州这片土地上,众多非遗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深深嵌入这方水土的文明脉络深处。截至目前,崇州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7项、市县级以上非遗项目28项。
近年来,崇州不断探索非遗文化创新发展“密码”,激发非遗创新活力,让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不仅助推传统文化“扬帆出海”,更成为引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时尚。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崇州非遗发展喜人,吸引了更多的新生代传承人加入其中。同时,我们的出口量也在稳步上升,依托第三方平台,我们走到了国外,目前订单已有3000万元左右,有更多的人喜欢非遗,愿意享受中国文化、中国技艺带来的美好生活。”崇州市传统工艺促进会会长白静波表示。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崇州一直致力于挖掘非遗的时代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尤其是近几年,全市非遗项目蓬勃发展,让“指尖技艺”成为“指尖经济”,将非遗资源转化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在非遗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崇州正尝试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这些地方特色逐步实现“全球化”,向世界打开一扇认识崇州的窗口的同时,也让多样的非遗产品走出国门,向全世界讲述中国非遗故事。
近日,由成都市青羊区文化馆、崇州市文化馆、青羊区非遗协会主办的2024青羊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周在成都市青羊区文殊坊启动。活动现场,一群外国朋友沉浸式体验了来自崇州的道明竹编、枇杷茶等非遗项目。
活动周以“保护文物传承文明”为主题,8大主题30余场活动,让市民游客全方位了解与体验非遗。
活动现场,崇州市的道明竹编、怀远藤编、枇杷茶、汤麻饼等多项非遗集体亮相,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哥伦比亚等多个国家的游客纷纷驻足,感知崇州非遗文化焕发出的新活力。
“崇州道明竹编的手工艺品,很有魅力,也很好看!从它身上也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特别之处。”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游客Aziza指着衣服上的竹编芙蓉花胸针告诉记者。
来自哥伦比亚的年轻小伙儿碧落则表示,崇州的枇杷茶让他很惊艳。“跟绿茶的涩不同,枇杷茶有着红茶的甘甜,巴适!枇杷茶让我再次对中国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事实上,国家级非遗道明竹编和成都市级非遗文井江枇杷茶制作技艺,并非第一次受到国际友人的赞誉。
“一片叶子”香出国门
今年5月10日,“崇州枇杷茶”就曾惊艳亮相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首届“古都文明对话(北京—巴黎)”招待晚宴。中国枇杷茶主要原产地在四川崇州,是中国乃至世界珍稀的茶树品种。因其叶片肥大,形似枇杷树的叶片而得名,其中又以大叶枇杷茶最为珍贵。
近年来,崇州坚持生态优先,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随着“枇杷茶经济”快速发展,一株株枇杷茶树成为崇州一道道靓丽风景线,一片片枇杷茶山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与此同时,崇州还将枇杷茶同当地特色产品有机结合,开发出枇杷茶香米、枇杷茶白酒、枇杷茶蜂蜜和枇杷茶火锅等,同时也把道明竹编和怀远藤编的元素融入枇杷茶的包装,实现了枇杷茶的多元化发展。
如今,崇州枇杷茶凭借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世界独有的珍稀价值、甘香清冽的绝佳品质,赢得各国友人一致青睐,已经销往荷兰、卡塔尔、法国等。
“一根竹篾”连接世界
崇州道明竹编也于今年5月6日在法国巴黎参展。这是一场“从北京到巴黎——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中国艺术大展,展示了超过200件来自中国当代杰出艺术家的精品佳作。其中,来自崇州的“竹编梅花镜”入选其中,以精湛的技艺、巧妙的创意,富有美学质感与艺术表现力,向国际友人解读着“天府乡居”中的智慧和匠心。而这并非道明竹编第一次走出国门。
“道明竹编已经先后去到俄罗斯、卢森堡、英国、美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道明竹编代表着中国传统手工艺,每一次走出国门去向全世界讲述中国非遗故事,我们都是很自豪的,因为这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的代表性传承人的杨隆梅,先后与沃尔玛等品牌链接跨界发展。2023年,杨隆梅结合市场、打破常规,在带领团队打开局面的同时,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600多万元。
有2000多年历史的道明竹编,源于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竹编)之乡”的崇州道明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如今,道明竹编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装饰艺术等场景,发展出立体竹编、平面竹编、瓷胎竹编三大体系,150个大类近千个品种,先后获得全国工艺美术奖等数十个国家奖和国际奖,竹编产品销往超过120个国家,拓展出竹文创、竹装饰、竹研学等“竹经济”。
此外,崇州还坚持“活态传承、品质提升”理念,引入中央美术学院、澳大利亚竹产业研究院等院所,建成中央美院传统工艺工作站、中英创意设计实验室等平台,与40家文创设计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建公园城市乡村表达设计师联盟,让乡村的竹编文化,走上了国际的艺术舞台。
探索创新踏浪前行“潮”未来
怀远藤编、元通清明会、金鸡风筝轧制技艺、崇阳大曲传统酿造技艺、廖家木雕……在崇州这片土地上,众多非遗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深深嵌入这方水土的文明脉络深处。截至目前,崇州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7项、市县级以上非遗项目28项。
近年来,崇州不断探索非遗文化创新发展“密码”,激发非遗创新活力,让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不仅助推传统文化“扬帆出海”,更成为引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时尚。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崇州非遗发展喜人,吸引了更多的新生代传承人加入其中。同时,我们的出口量也在稳步上升,依托第三方平台,我们走到了国外,目前订单已有3000万元左右,有更多的人喜欢非遗,愿意享受中国文化、中国技艺带来的美好生活。”崇州市传统工艺促进会会长白静波表示。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崇州一直致力于挖掘非遗的时代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尤其是近几年,全市非遗项目蓬勃发展,让“指尖技艺”成为“指尖经济”,将非遗资源转化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在非遗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崇州正尝试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这些地方特色逐步实现“全球化”,向世界打开一扇认识崇州的窗口的同时,也让多样的非遗产品走出国门,向全世界讲述中国非遗故事。
发布日期: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