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本版导读

四川省绵竹市:
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文章字数:1,499
  □李露平 本报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
  千里沃野,麦浪翻滚。眼下,正值“双抢”时节,放眼四川绵竹大地,田间地头机声隆隆,到处都是繁忙的景象。
  “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田间管理十分轻松,少费了很多工夫。”紫岩街道永翔家庭农场负责人刘光均表示,通过“田间托管”,大大缓解了“双抢”时节时间短、雇工难、价格高等问题,他家800亩小麦三天就可以实现颗粒归仓,还能及时抢抓种水稻的茬口。
  在绵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建立,不断改变着农业经营方式,通过向农户提供“耕、种、管、收、烘”等环节的多样化服务,聚力推动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高质量建设、农业生产托管项目高质量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有效促进广大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眼瞅着田里的3亩小麦已泛金黄,近日,富新镇清狮村村民张定模联系了富新镇鑫顺鑫农机专合社负责人张悦帮忙收割。第二天上午9点,张悦带着收割机前来开展机收作业。随着“隆隆”的机器作业声,一颗颗小麦颗粒归仓。“过去我起早贪黑没有空闲,如今我将农活托管给合作社,当起了‘甩手掌柜’。”张定模笑着说。
  富新镇鑫顺鑫农机专合社是市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根据农户和农业生产个性化需求,为全市农户及周边区(县)提供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粮食收购、仓储加工、农技培训等“保姆式”综合性服务,土地服务能力达2万余亩(折合面积)。
  “我们合作社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125台,提供跨区作业、订单作业等服务。”鑫顺鑫农机专合社负责人张悦说,以前忙完自己的承包地,机械就闲置在仓库里,农业技术也无用武之地,如今服务万亩良田,机械和技术都派上了用场。
  在位于剑南街道柏杨村的兴宇家庭农场里,粮食烘干机正开足马力将收割的小麦进行烘干。“粮食丰收了最怕下雨,现在粮食烘干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近段时间,前来兴宇家庭农场进行粮食烘干的种粮大户接连不断,这样既减少了粮食损失,保障了粮食品质,又降低了人力和成本。
  吴兴宇是兴宇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他在剑南街道柏杨村和五星村流转了700余亩土地种植蔬菜、小麦、水稻。为了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前几年他购置了粮食烘干设备,除了烘干自家的粮食外,还能服务剑南街道板桥集镇社区及周边的种粮农户。2023年,在市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他将烘干设备进行了提档升级,烘干时间从每24小时80吨提升到了160吨,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兴宇家庭农场是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为周边农户提供耕、种、收、烘干全程机械化服务。近段时间主要以烘干服务为主,目前烘干量已经达到600余吨。”吴兴宇说,除了烘干服务,最受欢迎的要数植保无人机,它的工作效率是人工的100倍。他家的多台植保无人机除了用于自己的家庭农场外,还要为周边的种植大户和农户提供植保服务。对于种植大户,他们收取10元一亩的植保服务费,而对于普通农户,他们只收取农药的成本费。
  作为重要的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社会化服务拥有技术与成本优势,是实现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主要机制,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绵竹市将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的核心举措,围绕粮食作物生产需要,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引进先进机械,提升服务能力;引导农户广泛接受社会化服务,有效解决了“无人种地、耕地撂荒、农户种植效益低”等问题,促进了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受益、多方共赢,推动农业社会化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绵竹市共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8家,各类农用机械装备1700台套,分布在全市12个镇(街道),覆盖了耕、种、防、收、灌溉等各环节,为全市的种粮大户和农户就近就便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7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85%以上。
发布日期:202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