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本版导读

校地合作 助推减隔震工程技术发展
减隔震工程技术及试验方法创新研讨与观摩会顺利举行
文章字数:1,439
  □宋凯 舒俊霖 赵力兴 本报记者 李祥
  近日,由成都市双流区投资促进局、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抗震防灾专业委员会、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工程韧性防灾专业委员会指导,四川西交减隔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减隔震工程技术及试验方法创新研讨与观摩会暨成都市双流区振构防灾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仪式在成都举行。
  此次会议以“韧性防灾工程相关技术创新”为主题,旨在探讨在地震灾害面前如何通过科技手段降低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将共同关注新型减隔震韧性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分享防灾减灾经验与成果,为四川省乃至全国的防震减灾事业贡献力量。
  成都市双流区振构防灾产业技术研究院理事长张世明致辞,向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四川是一个多地震的省份,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为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提高防震减灾能力,不仅需要广泛地宣传普及地震防灾知识,更需要加强科研攻关,培养更多专业技术型人才,以此推动防灾减灾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吕西林与成都市双流区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蒋思为成都市双流区振构防灾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
  消能减震结构体系分析与工程实践、储罐结构抗(减)震研究、地震灾害预测、砌体结构抗震、房屋质量检测、结构抗震鉴定与加固领域专家、同济大学荣休教授翁大根现场介绍了成都市双流区振构防灾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相关情况。据介绍,成都市双流区振构防灾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在成都市双流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24年2月批准成立的。建立研究院目的是为了促进地震工程、防灾减灾、振动控制等关键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致力于为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和技术创新支持,以咨询服务和创新成果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提升政府治理效率,规范抗震防灾市场健康发展。研究院依托四川大学、同济大学及其他科研机构的强大技术背景,通过聘请行业内院士、专家学者组成技术委员会,集合省内外顶级专家人才作为研究主体力量,结合四川省地震易发特征,聚焦城市新建建筑、城市旧城改造(城市更新)、农房新建及改造以及石油天然气存储和运输设备、桥梁工程、电力电气设施、精密仪器等领域,推动抗震防灾产业在技术升级、材料创新、应急安全、人工智能及防灾大数据等方向跨学科多维度综合发展。通过研究院高新技术的持续推出、行业科学治理体系的建立、高技能专业培训的普及能够对地方经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为四川省乃至全国的抗震防灾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和人才支撑。
  成都市双流区振构防灾产业技术研究院理事长张世明、副理事长曾庆丰分别就“减隔震产品技术及试验检测方法创新探索”和“结构工程防灾全周期数智平台”为主题做现场分享。
  现场,张世明为成都市双流区振构防灾产业技术研究院首期专家代表颁发了聘书。
  随后,现场专家围绕“一种过载防护型黏滞阻尼器技术”和“防灾技术创新与实践”分别在不同分会场开展了技术成果评审和学术交流讨论。
  与会者还乘车前往位于新都区的四川西交减隔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参观了其高性能减隔震试验室。在观摩交流环节,试验室依次展示了两项由研究院推荐的关键创新技术:首先是一套基于满足具体工程抗震实际需求的减隔震产品检测方法;其次是一种具备过载防护功能的黏滞阻尼器的试验方法。试验室对这两项技术进行了现场试验验证,展示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这两项技术突破填补了国内在减隔震产品功能和检测技术方面的空白,预计将对四川省乃至全国的减隔震行业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促进其健康和持续发展。
发布日期:2024-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