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本版导读

葡萄熟了
文章字数:1,542
  陈利民
  许多年前,我应邀出席在重庆长城饭店举行的方凤富教授国画展。那次,在方教授现场挥毫作画时,我瞧见一位年轻的女子,她通灵秀美地伴随左右,周到而细致地服务。
  她就是土家族姑娘王玉莲。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读中文系时,曾经有幸拜在美术系方凤富老师门下学国画,故而眼前的王玉莲,也算是我的同门师妹。毕业之后,我从事新闻工作,四处奔波,对于丹青妙笔之雅事无暇顾及,早已生疏。
  光阴似箭,流水韶华。几年前,我赴石柱县采访,闲暇之余爱好逛一逛书店。这天,我惊喜地发现街上有一间画廊,展示的作品大多是花鸟和葡萄。花鸟画格调秀丽、明快清雅;尤其眼熟的葡萄画写形传神,技法自由,构图多样。我以为是恩师方教授的作品,但落款却是“玉莲”。这难道是师妹王玉莲的佳作?以前,我偶尔见到她绘画的初笔,无论是构图还是用墨,幼稚笨拙,不敢恭维。正如庄子所曰:“初生之物,其形必丑。”
  咦!顾往瞻来,王玉莲的绘画技艺居然接近方教授。难以想象,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后来,“方凤富美术馆”在北滨路开馆。我又见到王玉莲,与她攀谈,才进一步了解她的处世为人。
  王玉莲家中姊妹5个,家庭贫寒,生活清苦,中学辍学。她干过农活,打过官司,当过酒店主管,开过饭馆等。可以说,人生的磨砺造就了她坚硬不屈、忍辱负重的个性,也成就了她今天在艺术道路上丰硕果实。
  王玉莲师从方教授之后,曾在2018年去四川美院进修一年。往昔的潘玉良,今日的王玉莲,两位才女时空相隔百年,生活的艰辛,求学的坚韧,贵人的相助,艺术的造诣是何等惊人相似。随后,王玉莲在艺术道路上矻矻追求。曾经在北京凤凰岭美术馆听国画课,多次跟随方教授参加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人画展,并跨出国门赴泰国曼谷、法国巴黎进行文化交流、展览、鉴赏、考察等,开拓了视野,丰富了艺术修养,浸润了绘画艺术潜能。不仅如此,她还随同方教授行善,捐款、捐画、捐物,以善之大美诠释人生艺术。
  狄更斯说:“善良的女性会把生活中的黑暗变成光明。”我认为,精致女人是善的女人。王玉莲心地宽厚善良,善解人意,永存善意,常施善行,以至于她善达心灵之美,从而善达作品之美。我与她谈到绘画时,她腼腆地说,作画时心境平和、宁静,寄情于绘画而忘我。花鸟画不论工笔、写意,有一套程式化语言。画家既要掌握传统法则,又要敢于突破,这就需要在师法古人与师法自然之间找到平衡。要做到这一点,临摹古人和写生便是十分必要。从临摹经典入手,又从观察和体验客观自然中积累经验。
  王玉莲专攻写意花鸟,尤善葡萄画。她笔下的葡萄,笔墨精炼,神形兼备,常常以枯墨、浓墨的线条勾勒出藤筐,以饱含水份的紫墨色彩点出浓淡层次的粒粒葡萄,这种点、线、面的有机结合,使她的葡萄画不流俗,情趣盎然。无论是盛装在藤筐里的静物葡萄,还是悬挂在藤蔓上的鲜活葡萄,都给人以灵动之感,整个画面像田园诗一样清新。
  王玉莲跟随恩师方教授学画几十年,色彩、构图、笔法深受方教授影响,踵事增华,但也有她自己一些新的东西。方教授葡萄的老练厚重,王玉莲葡萄的清新典雅,一一对照观之品之,难分伯仲,当知各其妙处。她的葡萄以继承和创新为中国画传统守牢根基,又添注青春生命活力。她的葡萄画用笔细腻,色墨到位,美轮美奂、精致精巧。那些葡萄饱满而有立体感,颗颗晶莹,串串玉润,倾注魅力而又难于琢磨,无论远眺还是近视,让人回味无穷,口舌生津。
  在葡萄绘画史上,名家辈出,佳作颇多,明代的徐渭、清代的八大山人、吴昌硕,近现代的齐白石、王雪涛等,都是描摹葡萄的大师。王玉莲师从于方凤富,方凤富师从于苏葆桢。如今,“苏式葡萄”也好,“方式葡萄”也罢,已在中国葡萄绘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而王玉莲在艺术之路上,辛勤耕耘种植的葡萄也熟了。
  (作者单位: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发布日期: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