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守护绿水青山的“土壤卫士”
文章字数:1,922
新叶春景美如画,白茶采摘正当时。在浙江省安吉溪龙恺昕茶园绿油油的茶丛间,采茶工如彩蝶翩飞。茶园老板沈旭恒紧紧握住特地来察看茶树长势的土壤修护研究分院白茶土壤修复专家张煊的手欣喜万分:“太感谢你们了,是你们让我的茶园迎来了第二春!”
“好白茶”的卫士团队
安吉白茶形似凤羽,其色滢玉,其香馥郁,其味鲜爽,汤色清亮,叶白脉翠,含人体所需18种氨基酸,深受广大爱茶者的喜爱。安吉县是白茶原产地,拥有20万亩标准茶园,年产安吉白茶2500吨,产值32亿元,带动种植户2万余户,产业链从业人员19.8万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近年,茶农由于缺乏田间管理指导,药肥施用不科学,导致土壤板结酸化、根系萎缩、茶株枯死等严重问题,威胁到了安吉白茶的产量和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安吉县供销社会同下属农资公司及茶企茶农多方施策,找到了一条测土配方、修复土壤的方法。
2018年5月,安吉县供销社依托下属农资公司成立了全省首家土壤修护研究分院,并在全县各乡镇设立了18家土壤修护工作站。经过培训考核,张煊脱颖而出,成为研究分院的土壤修复专家。张煊2009年进入县农资公司化肥部工作,凭着过硬的工作能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很快成为药肥技术方面的行家里手。进入土壤研究分院技能专家队伍的六年来,张煊和他的团队加班加点,跋山涉水,深入田间地头,以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安吉白茶的健康生长,默默守护着20万亩茶园的绿色生机。
“病土壤”的修复专家
一年半前,沈旭恒的茶园大面积萎缩,茶树被严重晒焦、白枯,茶株三茶不冒,秋梢不发。当时,虽然沈旭恒已经赶紧追加了复合肥,但是茶树仍旧整片整片地枯萎。“这是缺肥还是缺水?”沈旭恒满脸焦虑地看着一个电话摇来的白茶土壤修复专家张煊。
初步检测了土壤的pH值,仔细察看了茶叶的根系,凭着多年经验,张煊初步判断了问题的所在:“不是缺水,也不缺肥。恰恰相反,是用肥过度,造成土壤严重酸化,有益微生物死亡,有害微生物猖獗,引发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造成白茶根系萎缩,不能有效吸收营养,进而茶株萎缩甚至死亡。”
紧接着,张煊和工作人员分别在茶园各处提取了土壤样本。这些样本会带回土壤研究分院的实验室进行检测、研究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出茶园修复方案。
一周后,茶园白枯萎缩的原因找到了。土壤的pH值为3.81,严重超出了5.5—7.5的酸碱度适宜标准,有机质仅为0.75%。同时,张煊和他的团队制定了中和土壤酸性、调节酸碱度,培养土壤微生物菌、改善土壤结构,添加中微量元素、全面均衡营养的固本培元、标本兼治绿色解决方案,为茶园科学配置了“菌肥+有机肥+复合肥”的施用比例,并多次上山下地跟踪回访,反复调试用肥比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沈旭恒的50亩茶园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配方治土跟踪指导
在为沈旭恒服务的时候,张煊发现,当地大部分茶园都有白枯、萎缩、减产等问题。为此,张煊和他的工作团队跑茶园、访茶农,了解茶叶生长习性,打听用肥状况,分析土壤特性,最终得出“水肥施用不合理”的结论。
“安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我们的解决方案首先必须是绿色方案,其次要标本兼治。通过科学分析,我和团队制定了从调节土壤酸碱度入手,以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微量元素均衡营养的固本培元修复方法,通过配比菌肥、有机肥和复合肥的措施进行土壤修复。”张煊说。
查明了原因,确定了修复方法,具体的修复工作却是一个大工程。安吉的茶园分布于全县各地,每一块问题茶园的地势、光照、药肥施用程度均有区别,都需要单独检测,然后再根据检测数值制定不同配比的肥料。研究分院在18家土壤修护工作站设立了白茶修复专项,一个电话就把研究分院的专家和工作人员摇到山上。根据茶农的需要,专家和工作人员对问题茶园的土壤进行采集,免费检测,免费出具报告,免费提供“一园一策”的修复方案。实践中,张煊和他的团队研究出“5S优化施肥土壤修复方案”,通过分析检测结果,调节碳基菌肥、硅基有机肥和复合肥比例,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改善土壤墒情、激发土壤活力,提高种植效率。方案可操作性强,在全县茶园施用和土壤修复过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效果。
“我们每年还要组织多场培训活动,在白茶种植集中的乡镇免费开展多场水肥管理、土壤修复的培训。”安吉县供销社主任陈飞飞说,“茶农太需要这样的培训了,很多茶农缺乏技术指导只知道埋头施肥。作物和人一样,不能只吃肉,不吃青菜,土壤也需要均衡营养,不能只吃复合肥氮磷钾,需要补充有机质、微量元素,均衡营养才能保障白茶的高产量和高品质。”
截至目前,土壤修护研究分院已开展土壤修护专项培训40余场,培训人数超过2.5万人次,免费开展土壤检测2100余次,出具检测报告1200份,减免检测费用120万元;制定“一园一策”土壤修复方案150余份,建成土壤修护示范基地8家,成功修复茶园5万亩。
浙文
“好白茶”的卫士团队
安吉白茶形似凤羽,其色滢玉,其香馥郁,其味鲜爽,汤色清亮,叶白脉翠,含人体所需18种氨基酸,深受广大爱茶者的喜爱。安吉县是白茶原产地,拥有20万亩标准茶园,年产安吉白茶2500吨,产值32亿元,带动种植户2万余户,产业链从业人员19.8万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近年,茶农由于缺乏田间管理指导,药肥施用不科学,导致土壤板结酸化、根系萎缩、茶株枯死等严重问题,威胁到了安吉白茶的产量和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安吉县供销社会同下属农资公司及茶企茶农多方施策,找到了一条测土配方、修复土壤的方法。
2018年5月,安吉县供销社依托下属农资公司成立了全省首家土壤修护研究分院,并在全县各乡镇设立了18家土壤修护工作站。经过培训考核,张煊脱颖而出,成为研究分院的土壤修复专家。张煊2009年进入县农资公司化肥部工作,凭着过硬的工作能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很快成为药肥技术方面的行家里手。进入土壤研究分院技能专家队伍的六年来,张煊和他的团队加班加点,跋山涉水,深入田间地头,以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安吉白茶的健康生长,默默守护着20万亩茶园的绿色生机。
“病土壤”的修复专家
一年半前,沈旭恒的茶园大面积萎缩,茶树被严重晒焦、白枯,茶株三茶不冒,秋梢不发。当时,虽然沈旭恒已经赶紧追加了复合肥,但是茶树仍旧整片整片地枯萎。“这是缺肥还是缺水?”沈旭恒满脸焦虑地看着一个电话摇来的白茶土壤修复专家张煊。
初步检测了土壤的pH值,仔细察看了茶叶的根系,凭着多年经验,张煊初步判断了问题的所在:“不是缺水,也不缺肥。恰恰相反,是用肥过度,造成土壤严重酸化,有益微生物死亡,有害微生物猖獗,引发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造成白茶根系萎缩,不能有效吸收营养,进而茶株萎缩甚至死亡。”
紧接着,张煊和工作人员分别在茶园各处提取了土壤样本。这些样本会带回土壤研究分院的实验室进行检测、研究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出茶园修复方案。
一周后,茶园白枯萎缩的原因找到了。土壤的pH值为3.81,严重超出了5.5—7.5的酸碱度适宜标准,有机质仅为0.75%。同时,张煊和他的团队制定了中和土壤酸性、调节酸碱度,培养土壤微生物菌、改善土壤结构,添加中微量元素、全面均衡营养的固本培元、标本兼治绿色解决方案,为茶园科学配置了“菌肥+有机肥+复合肥”的施用比例,并多次上山下地跟踪回访,反复调试用肥比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沈旭恒的50亩茶园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配方治土跟踪指导
在为沈旭恒服务的时候,张煊发现,当地大部分茶园都有白枯、萎缩、减产等问题。为此,张煊和他的工作团队跑茶园、访茶农,了解茶叶生长习性,打听用肥状况,分析土壤特性,最终得出“水肥施用不合理”的结论。
“安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我们的解决方案首先必须是绿色方案,其次要标本兼治。通过科学分析,我和团队制定了从调节土壤酸碱度入手,以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微量元素均衡营养的固本培元修复方法,通过配比菌肥、有机肥和复合肥的措施进行土壤修复。”张煊说。
查明了原因,确定了修复方法,具体的修复工作却是一个大工程。安吉的茶园分布于全县各地,每一块问题茶园的地势、光照、药肥施用程度均有区别,都需要单独检测,然后再根据检测数值制定不同配比的肥料。研究分院在18家土壤修护工作站设立了白茶修复专项,一个电话就把研究分院的专家和工作人员摇到山上。根据茶农的需要,专家和工作人员对问题茶园的土壤进行采集,免费检测,免费出具报告,免费提供“一园一策”的修复方案。实践中,张煊和他的团队研究出“5S优化施肥土壤修复方案”,通过分析检测结果,调节碳基菌肥、硅基有机肥和复合肥比例,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改善土壤墒情、激发土壤活力,提高种植效率。方案可操作性强,在全县茶园施用和土壤修复过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效果。
“我们每年还要组织多场培训活动,在白茶种植集中的乡镇免费开展多场水肥管理、土壤修复的培训。”安吉县供销社主任陈飞飞说,“茶农太需要这样的培训了,很多茶农缺乏技术指导只知道埋头施肥。作物和人一样,不能只吃肉,不吃青菜,土壤也需要均衡营养,不能只吃复合肥氮磷钾,需要补充有机质、微量元素,均衡营养才能保障白茶的高产量和高品质。”
截至目前,土壤修护研究分院已开展土壤修护专项培训40余场,培训人数超过2.5万人次,免费开展土壤检测2100余次,出具检测报告1200份,减免检测费用120万元;制定“一园一策”土壤修复方案150余份,建成土壤修护示范基地8家,成功修复茶园5万亩。
浙文
发布日期: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