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向“新”而行增动能 以“质”为先冲“千亿”
文章字数:2,028
□张平 符艳 本报记者 罗斌
芳菲四月,春意正浓。在普光正原微玻纤生产车间,雪白的高性能超细玻璃纤维棉通过履带传输到包装端,“宣汉造”的玻璃棉填补国内航空领域“空白”;在锂钾产业园,四川赣锋锂业有限公司循环工厂车间内,一颗颗退役电池正在进行加工处理,焕发新生,宣汉加速从“资源产出地”向“产业崛起地”迈进……
从生产车间到项目现场,一个个新产品、新产业,“拼贴”出宣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脉络和方向。加快技术突破创“新”,助推产业升级提“质”,宣汉正奋力向“新”而行,县域“新”潮澎湃。
创新赋能 做强发展引擎
走进达州亮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房,机器轰鸣,融化炉、烘干机等设备加快运行,工人们正在进行玻璃微珠成品出货打包。该公司通过引进玻璃微珠生产技术和自主研发,拥有知识产权16项,两条反光玻璃微珠生产线,生产规模达4000吨/年左右。
“我们公司生产的产品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实现了‘补短板’的作用,同时经第三方评价机构组织专家评审,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去年被新认定为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州亮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车间主任王运富向记者介绍道,“下一步我们将再接再厉,继续研发新的产品,在专精特新的道路上,力争做到玻璃微珠领域全国第一。”
近年来,宣汉县坚持把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加快产业发展和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建设科技型企业和企业研发机构后备库,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发展体系,推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各类创新主体,提升企业层次和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该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备案入库的省级瞪羚企业、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30万元、30万元、20万元奖励支持。截至目前,共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6家、四川省瞪羚企业1个,建成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4个,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4亿元。
智改数转 助推产业换“芯”
位于宣汉县普光微玻纤新材料产业园内的四川中信华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国单条线生产不溶性硫磺最大的一家化工企业。依托当地的硫磺和二硫化碳原材料,公司生产的不溶性硫磺和再生液硫,已销往北美、欧洲、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我们现在逐步推进智能化体系的进程,使用的控制系统主要是针对现阶段的闭环工艺而进行单独设计的,经过两年的时间,产品增产率达到57%,原料的结晶收率由原来的87%达到现在的92.3%。”四川中信华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吴烨力说。
近年来,宣汉县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着力构建以数字经济为牵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数字赋能制造业行动,建设智能工厂、智慧车间、智慧园区示范点;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推进正达凯乙二醇项目智能化设施、航达炼钢智慧车间建设,完善普光化工园区安全环保智慧监管平台软硬件设施;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围绕微玻纤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创新搭建面向优势行业的特色型工业云平台,打造一批“智慧+”“智能+”数字应用试点场景,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人才引领 筑牢“千亿”支撑
当前,宣汉正处于“百强晋位、冲刺千亿”的关键时刻。经济要发展,关键是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靠“人”,特别是要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近日,宣汉县就业局副局长刘先异跟随“人才招引组”的脚步,来到了四川轻化工大学,现场的四川正达凯、正原微玻纤等重点企业,对化工、材料等专业人才进行招工,现场签订就业意向协议8人。
“宣汉营商环境非常好,针对我们企业用工急、用工难等问题,及时组建专班,专题研究解决办法,拟订了专业人才回引、组织高校招引、社会招聘直引‘三大举措’,为我们和高校学子牵线搭桥,为我们‘走出来’招引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机会、降低了成本,助力企业实现创新人才的发展格局。”四川正达凯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宣汉县不断夯实科技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出台《宣汉县科技创新奖励办法》,表彰奖励科技创新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组织,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积极支持各类科技人才申报“天府青城计划”“巴渠科技领军人才”等省、市科技人才项目,加大对科技人才的项目倾斜力度,创造有利于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环境。截至目前,全县共有“高新科技研究型人才、现代制造技能型人才、社会事业服务型人才、乡村振兴基础型人才”2万余人。大力实施“人才项目”,奋力构建“以项目引人才、以人才带项目”的良好创新生态。近三年,立项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00余项,立项资金超1700万元。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预计2024年一季度,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02.7亿元、同比增长6.2%,规上工业(平台)增加值同比增长11.4%,完成工业投资项目入库7个,入库总额7.56亿元,开工项目5个,竣工项目7个,工业投资增长超15%。
芳菲四月,春意正浓。在普光正原微玻纤生产车间,雪白的高性能超细玻璃纤维棉通过履带传输到包装端,“宣汉造”的玻璃棉填补国内航空领域“空白”;在锂钾产业园,四川赣锋锂业有限公司循环工厂车间内,一颗颗退役电池正在进行加工处理,焕发新生,宣汉加速从“资源产出地”向“产业崛起地”迈进……
从生产车间到项目现场,一个个新产品、新产业,“拼贴”出宣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脉络和方向。加快技术突破创“新”,助推产业升级提“质”,宣汉正奋力向“新”而行,县域“新”潮澎湃。
创新赋能 做强发展引擎
走进达州亮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房,机器轰鸣,融化炉、烘干机等设备加快运行,工人们正在进行玻璃微珠成品出货打包。该公司通过引进玻璃微珠生产技术和自主研发,拥有知识产权16项,两条反光玻璃微珠生产线,生产规模达4000吨/年左右。
“我们公司生产的产品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实现了‘补短板’的作用,同时经第三方评价机构组织专家评审,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去年被新认定为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州亮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车间主任王运富向记者介绍道,“下一步我们将再接再厉,继续研发新的产品,在专精特新的道路上,力争做到玻璃微珠领域全国第一。”
近年来,宣汉县坚持把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加快产业发展和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建设科技型企业和企业研发机构后备库,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发展体系,推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各类创新主体,提升企业层次和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该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备案入库的省级瞪羚企业、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30万元、30万元、20万元奖励支持。截至目前,共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6家、四川省瞪羚企业1个,建成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4个,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4亿元。
智改数转 助推产业换“芯”
位于宣汉县普光微玻纤新材料产业园内的四川中信华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国单条线生产不溶性硫磺最大的一家化工企业。依托当地的硫磺和二硫化碳原材料,公司生产的不溶性硫磺和再生液硫,已销往北美、欧洲、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我们现在逐步推进智能化体系的进程,使用的控制系统主要是针对现阶段的闭环工艺而进行单独设计的,经过两年的时间,产品增产率达到57%,原料的结晶收率由原来的87%达到现在的92.3%。”四川中信华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吴烨力说。
近年来,宣汉县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着力构建以数字经济为牵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数字赋能制造业行动,建设智能工厂、智慧车间、智慧园区示范点;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推进正达凯乙二醇项目智能化设施、航达炼钢智慧车间建设,完善普光化工园区安全环保智慧监管平台软硬件设施;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围绕微玻纤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创新搭建面向优势行业的特色型工业云平台,打造一批“智慧+”“智能+”数字应用试点场景,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人才引领 筑牢“千亿”支撑
当前,宣汉正处于“百强晋位、冲刺千亿”的关键时刻。经济要发展,关键是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靠“人”,特别是要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近日,宣汉县就业局副局长刘先异跟随“人才招引组”的脚步,来到了四川轻化工大学,现场的四川正达凯、正原微玻纤等重点企业,对化工、材料等专业人才进行招工,现场签订就业意向协议8人。
“宣汉营商环境非常好,针对我们企业用工急、用工难等问题,及时组建专班,专题研究解决办法,拟订了专业人才回引、组织高校招引、社会招聘直引‘三大举措’,为我们和高校学子牵线搭桥,为我们‘走出来’招引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机会、降低了成本,助力企业实现创新人才的发展格局。”四川正达凯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宣汉县不断夯实科技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出台《宣汉县科技创新奖励办法》,表彰奖励科技创新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组织,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积极支持各类科技人才申报“天府青城计划”“巴渠科技领军人才”等省、市科技人才项目,加大对科技人才的项目倾斜力度,创造有利于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环境。截至目前,全县共有“高新科技研究型人才、现代制造技能型人才、社会事业服务型人才、乡村振兴基础型人才”2万余人。大力实施“人才项目”,奋力构建“以项目引人才、以人才带项目”的良好创新生态。近三年,立项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00余项,立项资金超1700万元。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预计2024年一季度,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02.7亿元、同比增长6.2%,规上工业(平台)增加值同比增长11.4%,完成工业投资项目入库7个,入库总额7.56亿元,开工项目5个,竣工项目7个,工业投资增长超15%。
发布日期: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