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以花为“媒”引流圈粉 赏花经济“花好常开”
文章字数:1,471

□周韵 本报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 文/图
春光明媚,姹紫嫣红的繁花为绵竹大地披上了“锦绣华服”,不仅引来无数游人邂逅美景,也吹响了“赏花经济”号角。如何避免“昙花一现”,让“花好”又“常开”?近日,记者了解到,四川绵竹积极打造文旅融合新亮点、群众增收新渠道、消费扩容新载体,让“花经济”越开越旺,持续放大乡村振兴“蝴蝶效应”。
繁花朵朵引客又留客
在九龙镇棚花村彩色油菜花种植基地,五颜六色的花朵芬香扑鼻、随风摇曳,成群结队的游客徜徉花海,尽情享受春日的美好。
棚花村的花还是原来的花,但玩法却更“花”了。“今年我们举行了千人坝坝宴活动,1000余名游客在花海中赏春光、看表演、品美食、饮美酒。”棚花村党支部书记蒋刚介绍,该村还积极推广“赏花+村晚”“赏花+摄影”“赏花+研学”等多种旅游形式,破解“走马观花”式赏花游。
以花为媒,做强“美丽经济”,促进乡村振兴。在九龙镇,游客赏花后可到滑翔基地乘坐滑翔伞,一览春日风光;可到茶仙谷歇歇脚,品品今春新茶;可到清新雅致的民宿,小住几日放松。“我们以花惠民、以花兴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效益已初见成效。”九龙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镇不断完善九龙里、熊猫里、棚花里等点位顶层设计,持续用力打造“镇域环线”,进一步挖掘旅游消费潜力,让“过客”成为“过夜客”,让“头回客”成为“回头客”。同时,大量游客的涌入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延长“花期”拓宽致富路
在汉旺镇白溪河村,洁白的李花一望无际,蔚为壮观,美丽动人。草地上,游人支起帐篷,与好友露营野餐,感受缕缕春风在指尖缠绕,在大自然中远离了城市喧嚣和世俗烦恼。
白溪河村是德阳市文旅名村,位于绵竹沿山旅游风景带最北端的出入口,与绵阳市安州区白水湖、汉旺地震遗址公园相邻,与九龙镇、麓棠镇沿山旅游景区相连。近年来,该村依托地理位置优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业态,推进乡村“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以“赏花经济”带活“果子经济”“文旅经济”。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白溪山庄酒店的生意就异常火爆。“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的收入都会比平常增加一倍。今年,村里的旅游业态更丰富,把更多的游客留了下来。”该酒店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游客的增多,不少村民抓住时机,在农家乐周边销售自家的农产品,呈现出“一朵花开千人忙”的喜人景象。
为让“花经济”持续发力,白溪河村还连年举办李花节、枇杷节,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
“赏花经济”唱响乡村振兴曲
人间三四月,桃花开十里。走进汉旺镇新开村桃李蹊,漫山遍野的桃花染红了天际。粉嫩的桃花宛如娇羞少女,藏匿于绿叶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莹莹光晕。桃花树下,络绎不绝的游客或是踏春赏景,或是拍照留影,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
桃李蹊桃树种植面积超过800亩,如何避免“花落人空”,实现长久“保鲜”?业主将旅游体验放在第一位,对农家乐进行了提档升级,引进了新的果树品种,培养观赏性桃花,真正将赏花与采摘相结合,旅游与农业串联,实现观光游向体验游的转型升级,着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势如破竹的“赏花经济”,成为绵竹乡村振兴的新抓手、增收致富新路径。为做好“花经济”这篇大文章,绵竹市坚持在提升赏花产品内涵上做文章,通过“赏花+场景”“赏花+文化”“赏花+产业”,让游客在沉浸式的体验中,真切感受到绵竹春色浪漫的诗意氛围。同时,在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方面下足功夫,以特色破题、以品质说话、以创意出彩,让花花草草走进春天里,融入生态圈,与青山绿水一起长驻游客心间,让赏花游“常开常艳”,历久弥新。
发布日期:202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