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以工代赈 用“赈”能量铺实幸福路
文章字数:856
□杨秋月 本报记者 魏彪
近日,在广元市昭化区太公镇场埃村村委会的会议室里,大家正在以工代赈项目验收会上热情地讨论。“这个渠系连着高峰水库和我们周边老百姓的水田,以前渠系堵塞不通,现在修好了,我们的水田可以不愁水了,今年的收成估计要大幅增加,太高兴了!”65岁的场埃村村民张绍文最先发言。
“以前,我们坟嘴上、大田嘴那一片的土地连不成片,路不好,收成也不尽如人意,种也不是,不种也不是。自从那一片土地整理后,地块连成片了,产业路也修好了,去年冬季种植的小麦看着都比以前长势好。”村民何蛟又说道。
在大家满意、安心的背后,是昭化区持续扎实推行以工代赈政策,践行“赈”的初心,在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的同时破解农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题,用“赈”的力量为百姓谋福祉。
目前,太公镇场埃村1.19公里的产业路已建成,3.85公里渠系已完工,5口堰塘已全部完成整治并蓄足了生产用水,217.5亩土地整理也已完成并种植了相应的农作物。“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场埃村不仅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还带动村里老百姓就近就业增收。项目建设以来,共带动143人参与务工,累计发放劳务报酬108.789万元。现在不论是从面子看还是里子看,我们村的整体面貌、群众的满意度都是真真实实的美、高。”太公镇场埃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思家说。
自2021年来,昭化区已争取以工代赈专项项目12个。该区各级专班工作机制健全、人员充足,项目组织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积极探索的“‘114’以工代赈工作模式助力群众增收”入选四川省发改委发布的四川省新时代以工代赈工作典型案例,为以工代赈工作提供了昭化智慧。
近年来,昭化区充分发挥以工代赈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布局规划道路、小型水利、土地整理等方面的综合作用,谋划和实施了一批打基础、重实效的乡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以项目助力乡村振兴。今年昭化区将继续立足自身的发展实际,主动作为、持续发力,积极争取和实施更多体现民生的以工代赈项目,以促民增收为目标,规范项目管理,落实以工代赈政策,最大限度释放项目效应,将“赈”作用充分发挥,用“赈”能量铺实百姓幸福道路。
近日,在广元市昭化区太公镇场埃村村委会的会议室里,大家正在以工代赈项目验收会上热情地讨论。“这个渠系连着高峰水库和我们周边老百姓的水田,以前渠系堵塞不通,现在修好了,我们的水田可以不愁水了,今年的收成估计要大幅增加,太高兴了!”65岁的场埃村村民张绍文最先发言。
“以前,我们坟嘴上、大田嘴那一片的土地连不成片,路不好,收成也不尽如人意,种也不是,不种也不是。自从那一片土地整理后,地块连成片了,产业路也修好了,去年冬季种植的小麦看着都比以前长势好。”村民何蛟又说道。
在大家满意、安心的背后,是昭化区持续扎实推行以工代赈政策,践行“赈”的初心,在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的同时破解农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题,用“赈”的力量为百姓谋福祉。
目前,太公镇场埃村1.19公里的产业路已建成,3.85公里渠系已完工,5口堰塘已全部完成整治并蓄足了生产用水,217.5亩土地整理也已完成并种植了相应的农作物。“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场埃村不仅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还带动村里老百姓就近就业增收。项目建设以来,共带动143人参与务工,累计发放劳务报酬108.789万元。现在不论是从面子看还是里子看,我们村的整体面貌、群众的满意度都是真真实实的美、高。”太公镇场埃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思家说。
自2021年来,昭化区已争取以工代赈专项项目12个。该区各级专班工作机制健全、人员充足,项目组织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积极探索的“‘114’以工代赈工作模式助力群众增收”入选四川省发改委发布的四川省新时代以工代赈工作典型案例,为以工代赈工作提供了昭化智慧。
近年来,昭化区充分发挥以工代赈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布局规划道路、小型水利、土地整理等方面的综合作用,谋划和实施了一批打基础、重实效的乡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以项目助力乡村振兴。今年昭化区将继续立足自身的发展实际,主动作为、持续发力,积极争取和实施更多体现民生的以工代赈项目,以促民增收为目标,规范项目管理,落实以工代赈政策,最大限度释放项目效应,将“赈”作用充分发挥,用“赈”能量铺实百姓幸福道路。
发布日期: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