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本版导读

南充市南部县:
注入文化“营养” 为乡村振兴“铸魂”
文章字数:1,901
  □高林阳 本报记者 黄韬
  近日,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定水镇二龙场村村委会农家书屋里,朗朗读书声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原来,这里正在举办乡村读书活动。
  二龙场村曾是典型的落后村、旱山村,如今这个村旧貌换新颜,村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底气十足。二龙场村蝶变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农家书屋 村里有了新名片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人生在世多读书,大好时光莫虚度。”当天,在活动现场,村民高国先诙谐幽默的话语引人入胜。平时爱好读书看报的高国先,积累了不少“墨水”,只要村里举办活动,他都踊跃参加,主动分享读书带来的幸福感。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社会进步的阶梯,是精神生活的盛宴。”与高国先一样有读书爱好的八旬老人高吉书说,只要有空闲时间,他都会和其他村民一起读书。高吉书介绍,十多年前,村里没有文化活动阵地,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农闲时,邻里之间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争吵。
  “过去没有活动场所,村里召开群众大会,只能选择在村民院坝里开。”二龙场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高明全说,2016年冬季,在县委宣传部、四川峨影集团公司的帮扶下,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建起村办公楼房和文化院坝,办公楼内有会议室、农家书屋、便民办事大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文化院坝配备有电影放映器材及体育健身器材、篮球架、音响、书籍及其他附属硬件设施。这样一来,村民有了文化活动室与活动广场,能综合开展文化、体育、科技、卫生、党员教育等活动。村里还通过村民大会鼓励、引导村民发展小养殖、小买卖、小作坊、小庭院经济等,实现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两手抓、两手硬。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村里举办的文体活动也逐渐多了,文化院坝成为村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注入文化 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谈及二龙场村文化院坝的建设和利用,不少群众异口同声提到一个人,那就是田素芳。田素芳热爱文艺,性格开朗大方。“过去,村里几乎没有啥文化活动,生活很枯燥。”田素芳说,如今,有了文化院坝作舞台,每天广播准时响起,20余名老老少少齐跳坝坝舞,篮球场、乒乓球场都有村民健身的身影。
  “刚建起文化院坝时,很多妇女喜欢跳广场坝坝舞,丈夫大多不理解。”田素芳说,村民思想还是很保守,认为农村女人就应该在田间地头干农活,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小孩。
  “丈夫不理解,我就拽着他到村文化院坝看看走走。”田素芳说,经过多次交谈,丈夫的态度有了转变,不但不反对,还和她一起去文化院坝组织村民学习政策法规、读书看报,参加体育锻炼或者唱歌跳舞。
  在田素芳的带动下,二龙场村越来越多的村民走出家门。时间久了,大家就把田素芳当作文化活动的主心骨,把文化院坝当成温馨之家。“村里每年组织慰问老年人、春节大联欢等活动,大家主动献计献策、自编自导节目上台演,图个热热闹闹。”田素芳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每逢重要时节搞活动,村里的群众聚集起来,文化带火了二龙场村。
  “邻里之间拉近了距离,互相了解,关系更加和谐。”高明全介绍,近年来,该村持续大力开展“四倡四树”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作用,推进移风易俗,涵育二龙场村文明新风。
  文化铸魂 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帮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支柱。二龙场村脱贫户高怀朗文化低,缺资金缺技术,一家人挤在几间低矮房子里。但是高怀朗不等不靠,常到村委会借阅养殖方面的书籍,向村里致富带头人请教“致富经”和网络学习,养成了学习的好习惯。
  “以前完全没想到,不出村就能学到种养技术知识。”高怀朗表示,通过学习,他每年种植小麦、油菜等10余亩,养猪4头、鸡鸭20余只,家庭人均年收入超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像高怀朗这样的村民,村里还有不少,他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改变家境的同时,时时刻刻感恩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帮扶。
  “如今,村里文化院坝成了最热闹的地方。”高明全介绍,随着文化院坝建成,村民的生活逐渐丰富起来,唱歌、跳舞、下棋、打球、看书、看坝坝电影,山村和城里一样热闹。二龙场村良好的村风、民风蔚然成风,文化铸魂引领时代风尚。
  “二龙场村的变化,只是南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南部县委宣传部文明办主任李小红介绍,近年来,该县构建起了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通过把理论宣讲、关爱留守、人居环境整治、助农帮扶、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与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积极倡导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该县按照“一乡一院一品牌、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要求,在全县建成250余个文化院坝。文化院坝成为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助力基层群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
发布日期: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