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本版导读

赶春
文章字数:1,418
  熊芯
  人勤春来早。迎着金佛山的飞雪,顶山口吹来的寒风,生活在山村的人们构思着春天的蓝图,擘画着新一年的美景。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人们还穿着厚厚的冬装,老牛还在牛栏里慢条斯理地咀嚼稻草,踏着季节节拍的庄稼人,早已打好围栏,准备播撒蔬菜种子,男人们扛着犁铧走向原野,去拥抱那暌违已久的土地。
  犁铧在泥水的搓洗里,在沙土的摩擦下,在草根的纠缠中,重新亮起闪亮的光芒,将淤积一冬的沉闷和暮气,在阳光的催促里消散殆尽。
  河堤上的树木,光秃黑着的枝桠似乎淡去了色颜。可以肯定,树的年轮里不仅植入了上一个寒冬的节令,还应该记忆着四季轮回的所有使命。此时,枯叶已不再像秋日那样飘零,那早已融入泥土里的一个季节,已化作春泥被根系吮吸,滋养的是新生代的又一次轮回。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空气中有了一丝温柔甜蜜的气息,隐约让人感受到人间万物的诞生和律动。
  漫长的等待,春天即将喷薄而出。
  在空旷的田野,人头攒动,村民们或用锹作犁铧,翻耕着脚下的泥土;或用锄作耙,平整新翻的土地,也将“冬耕要深,春耕要平”的理念变成现实。大家边干活、边摆龙门阵,似乎一点儿都不感觉累。在他们身边,几只鹅和鸡旁若无人地站在水田中央或田埂上,从散发着新春气息的泥土中搜寻可口的食物,还不时一展自己动听的歌喉,为干活的村民加油、鼓劲。
  这是一幕原生态躬耕场景。这些辛勤劳作的村民,与其说是在春耕,倒不如说是在“赶春”。
  的确,春天是“赶”出来的。“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春光易逝,农时不等人。春耕要赶,水稻的播种要赶,给返青的麦苗追肥、杀虫、除草也要赶。即便是没有机械甚至耕牛耕作,也要用原始方式,一锹一锄,春耕春播,“赶”上春天匆匆的脚步。否则,一旦误了农时,即便农作物勉强能种下去,日后也不会有什么好收成。正所谓“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说的就是这种意思。
  人在辛勤付出中“赶”农时,抢耕抢种,植物也在春风的吹拂和春雨的润泽下,争相发芽、扬花、抽穗、育果。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虽说植物生长有其自然规律,然而春天气温回升,万物复苏,最适合植物生长。植物们也因此不负春光,争抢着投进大自然的怀抱,崭露头角,茁壮成长,或独占枝头,尽情展示其绚丽身姿。李白桃红,油菜花儿黄,野樱花、野菜花竞相怒放,兰花、玉兰、结香花分外香。万物在春天萌动,百花争奇斗艳,谁也不服谁,谁也不输谁。这“争”,这“斗”,这“竞”,哪一个不饱含“赶春”之意?
  热衷于“赶春”的,还有从南方归来、成双成对的春燕,有孕育新生命的各种动物,有裹着孕肚的各种鱼儿。尤其是从冬眠中醒来、被称为“庄稼卫士”的青蛙,它们在自己“赶春”的同时,还以那低沉、雄浑的呱呱叫,不厌其烦地提醒广大农民朋友“春分日,植树木”“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
  一年有四季,春天年年到,可人生却只有一春,所以,人生更需要惜春、“赶春”。年少时得“赶”学业,成年后得“赶”事业、家业,壮年时还得赶紧尽孝。无论哪个年龄段,都要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只有用心用情做好当下事,完成好手头的工作,把自己想要做而必须做的事做到极致,人生才有可能少给自己留下遗憾,才能避免留下“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人生感喟!
  (作者介绍:熊昕,笔名熊芯,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重庆市南川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出版有《背佚》《爱的佳醇》《故乡的味道》《时光流淌的天星》等多部文集,现在重庆市南川区民政局供职。)
发布日期: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