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数字赋能促振兴 乡村蝶变写新景
文章字数:2,918
龙集镇开展“云坝会”商议老羊背小院改造事宜。 谭玲 摄
去年以来,重庆市荣昌区龙集镇紧紧围绕区委“两高三新”发展目标,坚持“6666”工作思路,落实“885”工作机制,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在乡村振兴路上奋力描绘新风景。
发展产业经济 深化数字乡村建设
走进龙集镇六合村的“竹杰苗木”生态园,呈献出一派勃勃生机。据了解,该生态园集种植、休闲、观光于一体,现种植有花椒20余亩、桃子40余亩、柑橘30余亩、雷竹110亩,发展态势颇为强劲。
而这仅是龙集镇产业发展的一道精彩剪影。
龙集镇坚持抓产业谋发展,去年镇域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农业生产提质增效,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34家,家庭农场总数达20家,并在老店子社区打造集垂钓、农文旅、餐饮于一体的数字生态鱼(虾)示范项目,在抱房村引进高标准、零排放的数字鹅场项目。
在龙集镇,最引人注目的无疑还是数字乡村建设。
“去年,我镇全域数字乡村建设项目被纳入区级重点项目,我们紧紧把握荣昌区首个全域数字乡村试点镇政策先行优势,创造性提出‘五数兴龙’工作品牌建设计划,全面深化全镇全域数字乡村建设。”龙集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镇引入市场主体建成荣昌区数字乡村网红孵化基地,推动重庆、四川、云南等地的正能量网红达人建成川南渝西乡村网红协作体,在数字乡村网红孵化基地常态化带货直播。大力推进农业数字化,在六合村新农夫葡萄园、牵红生态园打造智慧果园,实现作物生长全周期数字化管理。
同时,引入重庆佑绿蜂业有限公司搭建数字蜂场应用场景,提高养蜂管护效率,引导清河村留守村民新增养蜂100桶,开辟智能化、数字化养蜂增收新赛道。成立新农机合作社,运用无人机等“新农具”完成全镇数千亩水稻统防统治工作,用数字农业技术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此外,全力壮大数字实体经济,与重庆主城知名餐饮企业进行产地直供、品牌打造、场景消费深度合作,特色农副产品实现从“初级产品”到“品牌商品”转变。引进重庆耕实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绿旋科贸有限公司等26家民营企业提供服务,服务范围涵盖智能农业管理、互联网信息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等多个业务领域,数字经济体系逐渐完善。
办实事解民忧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办实事、解民忧,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
“我们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急事、小事做起,大力兴办民生实事工程,持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龙集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全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39人,同时,该镇做实养老保险扩面参保工作,社会保障网络更加细致。
为提升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水平,该镇与重庆市委网信办、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360公司、西南大学、荣昌区科技局等单位有关专家学者建立常态化顾问服务机制,邀请其到龙集开展专题培训,依托数字乡村网红孵化基地,开展短视频电商推广、直播带货、平台账号打造运营与策划等方面的培训,参加人数突破600人次。
去年,该镇落地实践智慧养老新模式,向200余名65岁以上留守老人免费发放能够提供健康监测、多重定位、跌倒警报等智能服务的智能手环,并在清河村试点建立起“随时随地、一键呼叫、就近调度、全面满足”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该村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名单。
值得一提的是,龙集镇立足川渝毗邻区位特点,与四川省隆昌市普润镇等先后联合举办川渝数字乡村首届田园迷你马拉松、篮球联赛、拔河友谊赛等文体活动,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拍摄微纪录片,开展文化下乡等文艺演出,为群众送文化、送演出、送温暖,持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据了解,龙集镇还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持续保持工作力度和政策强度,通过健全动态监测机制,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强化就业帮扶助增收等举措,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追求生态宜居 扮靓扮美镇村环境
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场镇品质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在龙集镇,从街头巷尾到村头院坝,我们看到的是生态宜居的环境之美。
该镇全力推进美丽庭院建设,按照功能美、布局美、风貌美、整治美、富裕美、文明美的“六美”标准,在全镇建设五处美丽庭院,结合乡村特色,打造“老羊背小院”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院落,以点带面,促进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为了让乡村“亮”起来,该镇持续开展村庄亮化工程,去年在主干道、“小院”以及居民聚集区新安装照明灯或庭院灯30盏;通过持续优化农村基础设施,新建两条“农村四好公路”共2.5公里,村级道路体系进一步完善。
立足优化生态环境,该镇积极整合市场力量,与第三方公司紧密合作,完成全镇三条河流河道、水库库区全域清漂工作;全面落实河长制,积极开展跨界河流联防联治工作,与四川省隆昌市普润镇签订《关于共治渔箭河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依托“龙集镇全域数字乡村一张图”打造“智慧河库”监控系统,升级AI摄像头,结合手机终端和监控调度中心,系统开展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域动态监控。
去年,龙集镇通过深入开展渔箭河整治项目,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入推进垃圾分类,促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龙集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
创新基层治理 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我是真心感激镇里推出的‘云坝会’,让我们一家人没花一分钱,也没跑冤枉路,就解开了20多年的心结。”六合村村民老李说,去年镇里通过召开“云坝会”,用线上线下同频的方式成功调解了他家的房屋产权纠纷。
据了解,龙集镇在全区创新开展“云坝会”,将智能设备搬进“小院”,将“院坝会”开在“云”上,邀请在外村民“线上”参与,利用互联网打破时空界限,真正做到“大家的事情大家议”,推动事件高效解决,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为重庆市基层智治第二批试点乡镇,龙集镇将全镇细分为70个基层治理微网格,配备332名网格力量,结合“一体化基层治理智治平台”终端,实现网格力量全局调度、网格信息全面掌握、网格问题及时解决。
通过打造“龙集全域数字乡村一张图”,直观展示、调度、监督全域四大板块工作情况。同步开发“龙集在办”小程序,开设“随手拍”“村民报事”“龙集管家”等功能,便于群众报事办事和反馈意见,实现全镇管理“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执行“一贯到底”、监督“一览无余”。
该镇还进一步建设集“普法、接访、调解”于一体的“智治”小屋,在川渝边界为两地群众开展法律宣讲、法律咨询、法律调解等各类活动,“智治”小屋所在的抱房村吕家河坝小院2023年入选首批重庆网络文明素养教育实践基地名单(全市共10个)。
“我们牢固树立‘时时放心不下’的安全责任感,狠抓责任落实,严守安全防线,确保安全生产零事故。坚持把信访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里,全镇未出现重大不稳定事件。”龙集镇相关负责人说,该镇积极探索“枫桥经验”的龙集实践之路,依托“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建立“线上线下双网格”模式,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行进在2024年,龙集镇将持续深化落实党建统领“885”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新城镇建设、新产业发展、新赛道布局,全力打造经济强、生态美、民生优、社会稳的“成渝腹心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荣昌、打造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贡献龙集力量。
通讯员 杨浩鑫 特约记者 何军林
去年以来,重庆市荣昌区龙集镇紧紧围绕区委“两高三新”发展目标,坚持“6666”工作思路,落实“885”工作机制,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在乡村振兴路上奋力描绘新风景。
发展产业经济 深化数字乡村建设
走进龙集镇六合村的“竹杰苗木”生态园,呈献出一派勃勃生机。据了解,该生态园集种植、休闲、观光于一体,现种植有花椒20余亩、桃子40余亩、柑橘30余亩、雷竹110亩,发展态势颇为强劲。
而这仅是龙集镇产业发展的一道精彩剪影。
龙集镇坚持抓产业谋发展,去年镇域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农业生产提质增效,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34家,家庭农场总数达20家,并在老店子社区打造集垂钓、农文旅、餐饮于一体的数字生态鱼(虾)示范项目,在抱房村引进高标准、零排放的数字鹅场项目。
在龙集镇,最引人注目的无疑还是数字乡村建设。
“去年,我镇全域数字乡村建设项目被纳入区级重点项目,我们紧紧把握荣昌区首个全域数字乡村试点镇政策先行优势,创造性提出‘五数兴龙’工作品牌建设计划,全面深化全镇全域数字乡村建设。”龙集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镇引入市场主体建成荣昌区数字乡村网红孵化基地,推动重庆、四川、云南等地的正能量网红达人建成川南渝西乡村网红协作体,在数字乡村网红孵化基地常态化带货直播。大力推进农业数字化,在六合村新农夫葡萄园、牵红生态园打造智慧果园,实现作物生长全周期数字化管理。
同时,引入重庆佑绿蜂业有限公司搭建数字蜂场应用场景,提高养蜂管护效率,引导清河村留守村民新增养蜂100桶,开辟智能化、数字化养蜂增收新赛道。成立新农机合作社,运用无人机等“新农具”完成全镇数千亩水稻统防统治工作,用数字农业技术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此外,全力壮大数字实体经济,与重庆主城知名餐饮企业进行产地直供、品牌打造、场景消费深度合作,特色农副产品实现从“初级产品”到“品牌商品”转变。引进重庆耕实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绿旋科贸有限公司等26家民营企业提供服务,服务范围涵盖智能农业管理、互联网信息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等多个业务领域,数字经济体系逐渐完善。
办实事解民忧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办实事、解民忧,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
“我们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急事、小事做起,大力兴办民生实事工程,持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龙集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全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39人,同时,该镇做实养老保险扩面参保工作,社会保障网络更加细致。
为提升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水平,该镇与重庆市委网信办、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360公司、西南大学、荣昌区科技局等单位有关专家学者建立常态化顾问服务机制,邀请其到龙集开展专题培训,依托数字乡村网红孵化基地,开展短视频电商推广、直播带货、平台账号打造运营与策划等方面的培训,参加人数突破600人次。
去年,该镇落地实践智慧养老新模式,向200余名65岁以上留守老人免费发放能够提供健康监测、多重定位、跌倒警报等智能服务的智能手环,并在清河村试点建立起“随时随地、一键呼叫、就近调度、全面满足”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该村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名单。
值得一提的是,龙集镇立足川渝毗邻区位特点,与四川省隆昌市普润镇等先后联合举办川渝数字乡村首届田园迷你马拉松、篮球联赛、拔河友谊赛等文体活动,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拍摄微纪录片,开展文化下乡等文艺演出,为群众送文化、送演出、送温暖,持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据了解,龙集镇还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持续保持工作力度和政策强度,通过健全动态监测机制,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强化就业帮扶助增收等举措,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追求生态宜居 扮靓扮美镇村环境
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场镇品质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在龙集镇,从街头巷尾到村头院坝,我们看到的是生态宜居的环境之美。
该镇全力推进美丽庭院建设,按照功能美、布局美、风貌美、整治美、富裕美、文明美的“六美”标准,在全镇建设五处美丽庭院,结合乡村特色,打造“老羊背小院”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院落,以点带面,促进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为了让乡村“亮”起来,该镇持续开展村庄亮化工程,去年在主干道、“小院”以及居民聚集区新安装照明灯或庭院灯30盏;通过持续优化农村基础设施,新建两条“农村四好公路”共2.5公里,村级道路体系进一步完善。
立足优化生态环境,该镇积极整合市场力量,与第三方公司紧密合作,完成全镇三条河流河道、水库库区全域清漂工作;全面落实河长制,积极开展跨界河流联防联治工作,与四川省隆昌市普润镇签订《关于共治渔箭河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依托“龙集镇全域数字乡村一张图”打造“智慧河库”监控系统,升级AI摄像头,结合手机终端和监控调度中心,系统开展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域动态监控。
去年,龙集镇通过深入开展渔箭河整治项目,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入推进垃圾分类,促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龙集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
创新基层治理 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我是真心感激镇里推出的‘云坝会’,让我们一家人没花一分钱,也没跑冤枉路,就解开了20多年的心结。”六合村村民老李说,去年镇里通过召开“云坝会”,用线上线下同频的方式成功调解了他家的房屋产权纠纷。
据了解,龙集镇在全区创新开展“云坝会”,将智能设备搬进“小院”,将“院坝会”开在“云”上,邀请在外村民“线上”参与,利用互联网打破时空界限,真正做到“大家的事情大家议”,推动事件高效解决,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为重庆市基层智治第二批试点乡镇,龙集镇将全镇细分为70个基层治理微网格,配备332名网格力量,结合“一体化基层治理智治平台”终端,实现网格力量全局调度、网格信息全面掌握、网格问题及时解决。
通过打造“龙集全域数字乡村一张图”,直观展示、调度、监督全域四大板块工作情况。同步开发“龙集在办”小程序,开设“随手拍”“村民报事”“龙集管家”等功能,便于群众报事办事和反馈意见,实现全镇管理“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执行“一贯到底”、监督“一览无余”。
该镇还进一步建设集“普法、接访、调解”于一体的“智治”小屋,在川渝边界为两地群众开展法律宣讲、法律咨询、法律调解等各类活动,“智治”小屋所在的抱房村吕家河坝小院2023年入选首批重庆网络文明素养教育实践基地名单(全市共10个)。
“我们牢固树立‘时时放心不下’的安全责任感,狠抓责任落实,严守安全防线,确保安全生产零事故。坚持把信访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里,全镇未出现重大不稳定事件。”龙集镇相关负责人说,该镇积极探索“枫桥经验”的龙集实践之路,依托“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建立“线上线下双网格”模式,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行进在2024年,龙集镇将持续深化落实党建统领“885”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新城镇建设、新产业发展、新赛道布局,全力打造经济强、生态美、民生优、社会稳的“成渝腹心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荣昌、打造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贡献龙集力量。
通讯员 杨浩鑫 特约记者 何军林
发布日期: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