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本版导读

贵州省岑巩县:
特色菌业迈向多元化发展
文章字数:1,171

  近年来,贵州省岑巩县以食用菌产业发展示范带创建为抓手,按照“政府引导+科技支撑+品牌推动”的发展理念,加大招商引资和产业扶持力度,推动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有力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木耳产业喜丰收 促农增收添活力
  近日,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黑木耳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洒水、翻棒,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我们新场村食用菌产业在‘盘’字上下足功夫,依托镇食用菌种植项目投入,盘活大棚210个,发展香菇种植100万棒,平菇种植30万棒,黑木耳种植50万棒,羊肚菌种植110亩,有效带动群众就近务工1.5万余人次。”新场村党总支部书记黄俊榜说。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水尾镇新场村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依托资源优势,新场村按照“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产业发展路子,壮大合作社规模,引导更多农户学好食用菌种植技术,真正将食用菌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羊肚菌抢“鲜”上市 撑开好“丰”景
  在岑巩县天星乡山岗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一朵朵鲜嫩的羊肚菌正探出褐色的“脑袋”挺立着白白的“身体”,错落有致地盛开在菌垄上。村民们穿梭于大棚之间,一手拿着小刀,一手扶着菌腿,小心翼翼地将羊肚菌从泥土中收割出来放进菌筐中。
  “羊肚菌周期短、市场需求量大,效益好,每斤约60元。我们是和贵州省农科院的下属公司进行合作,发展20余亩,预计亩产600斤,总产值60万元左右。”岑巩县天星乡山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代廷文介绍。
  近年来,天星乡结合土壤、气候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采取“村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拓宽销售渠道,线上创新推出“山岗农特产”微信小程序,线下在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开设农特产超市、在山岗村周边订单式售卖,解决了菌种、技术、销售等生产要素问题。
  “小菌菇”长成了“大产业”
  走进平庄镇生态茶树菇种植示范基地生产车间,清新的菌香便扑面而来,一筒筒菌棒码放整齐,工人们正忙着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全力冲刺茶树菇菌丝培植关键期。
  “秋冬最适合生产菌棒,因为这个时候温度比较低,如果温度太高,生产出来的菌棒会烧包,不利于菌丝存活。我们每天生产菌棒可达三万棒。”贵州苗岭黔菇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德芬介绍。
  该公司主要培育茶树菇3号和5号品种,通过研发新技术,还开发了茶树菇面条、茶树菇辣椒酱等系列产品,并注册苗疆牌茶树菇品牌。目前,公司建有茶树菇菌棒生产车间1座,养菌大棚20余个,烘烤车间40余个。建有林下茶树菇种植示范基地1000余亩,年产茶树菇干品4万公斤。
  近年来,岑巩县平庄镇紧扣乡村振兴主线,因地制宜、因时施策,通过探索“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使食用菌产业从单一产品拓展到多元产品,从分散种植到工厂化生产,让茶树菇走出深山,从“小菌菇”长成了“大产业”。 
  通讯员 万再祥 唐鹏 文/图
发布日期:202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