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本版导读

全球首颗!成都高新区这家企业“一箭三型”卫星成功发射
文章字数:1,600

  □本报记者 肖朝德 文/图
  2月3日11时06分,成都高新区企业——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星宇航)“蓉漂号”(星时代-18)、星时代-19、四川卫视“花开天下号”(星时代-20)三型卫星,搭载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捷龙三号遥三火箭成功发射入轨,其中,“蓉漂号”卫星为全球首颗在轨AI超分商业卫星。
  据介绍,本次“一箭三型”卫星发射,是国星宇航2024年首次卫星发射任务,也是国星宇航的第13次太空任务,标志着公司完成多点技术协同攻关、多型卫星并行研制、低成本批量化制造等系列里程碑进展,开启了领跑商业航天新时代。
  本次发射的“蓉漂号”卫星是一颗通感算一体新型组网卫星,搭载了国星宇航自主研发的第六代“卫星智脑”系统,入轨后将开展面向未来通信网络的通感融合AI算法和通遥一体平台能力的在轨验证。
  所谓通感算一体新型组网卫星,是指“蓉漂号”在搭载了高分辨率可见光遥感相机、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通信试验载荷等传统载荷的基础上,还搭载了国星宇航自主研发的AI数字基带载荷等AI载荷,给卫星装上了“智慧的大脑”。
  “智慧”体现在让卫星像人一样具备“自主性”。传统的遥感卫星任务链周期是卫星数据回传——地面系统进行数据分析——规划下一次的卫星成像任务——指令上注。拥有“卫星智脑”的“蓉漂号”,能直接在星上对传统相机影像、通信载荷采集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自主任务规划,大大缩短了任务链条,提升了作业效率和卫星效能。
  从2018年5月成立至今不到6年的时间里,国星宇航始终坚持“规划一代、研发一代、装备一代”的节奏,已完成第6代“卫星智脑”的研发和装备,入选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蓉漂号”卫星是国星宇航不断集聚“蓉漂”人才、勇攀科技高峰,助力人才和城市、智力和产业双向奔赴、高效耦合的缩影。
  “卫星智脑”系统除了“自主性”,还有“成长性”。通过星地协同,国星宇航先在地面进行算法模型训练,再将“学有所成”的模型算法装备到卫星上,让在轨的卫星和星座具备自适应的学习能力,可以大幅节省未来巨型星座组网的硬件成本,降低组网门槛、提升组网效率。以本次发射的“蓉漂号”卫星为例,通过加载或在轨重构训练好的图像超分算法,在现有硬件基础上,能在太空直接实现获得2倍甚至4倍性能提升。
  与此同时,“卫星智脑”结合增程式高比冲霍尔电推推进系统,使卫星实现在太空轨道的“自动驾驶”,具备在太阳同步轨道、天回归轨道及超低轨轨道等“多种轨道”的智能变轨机动能力,能够快速响应监管下的各类突发需求,大大提升单星在轨综合效用。
  本次“一箭三型”发射任务中的另外两颗卫星,由国星宇航与用户联合研制。其中,星时代-19卫星是由北京星移联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国星宇航联合研制的高分辨遥感卫星,搭载高分辨率遥感相机[天辅高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星载基站设备、在轨可视化卫星区块链存证系统等载荷,主要用于提供高效智能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服务,入轨后将验证基于3GPP5GNTN(R17)标准体制协议的星载基站功能。
  目前,国星宇航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卫星平台型谱——低成本快速响应平台(ADASAT-50Ⅰ.Ⅱ)、高效能AI星座组网平台(ADASAT-100)、通感算一体化AI互联卫星平台(ADASAT-300),以及创新设计、自主研发、自研算法的通感融合处理AI系列载荷、区块链载荷产品。公司在成都、上海分别建设了先进卫星总体设计和载荷研发中心,在深圳、成都、泰安、嘉兴等地布局的新一代卫星智能AIT中心,已具备国内领先的商业卫星设计研发及批产交付能力。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桥头堡和成都高新区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空间承载地,成都未来科技城正围绕航空航天产业聚焦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工业无人机、航空发动机三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推动产业“建圈强链”。
  截至目前,成都未来科技城已聚集国星宇航、凌空天行、鸿鹏航空、遨天科技等航空航天产业企业,正发挥成都高新区产业优势,整合国内外高端要素资源,打造具备区域影响力的卫星互联网产业聚集区和创新策源地,为成都建设“航空经济之都”注入强大动力。
发布日期: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