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本版导读

活跃文旅业态 让旌阳更“宜游”
文章字数:1,579

  □宋鑫 江星蕴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三会”结束后,旌阳区“文旅”战线迅速掀起传达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热潮,大家纷纷表示,将深入学习领会区“三会”精神,坚定信心,鼓足干劲,锐意进取,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素质研培 擦亮乡村旅游名片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乡村振兴吗?”“你们知道怎么规划乡村吗?”……在孝感街道红伏村的红光印象研学教育基地内,一堂以乡村电商、直播情景模拟、建设规划发展新农村等为内容的“乡村振兴”课程正在进行。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认真了解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建设家乡和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
  “我了解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今后,我也会好好学习,把家乡建设得更美,让更多的人认识家乡,来家乡玩。”学生蒋向阳说。
  “这几年,红伏村发展得很好,不仅可以带小朋友研学,也能在这喝咖啡、摘果子、散步骑行,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学生家长王若菱告诉记者。
  据了解,孝感街道依托红光印象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将农业资源拓展与休闲体验式旅游有机结合,聚焦研学产业这一核心,“全景国家地理”“博物探索学校”等自然研学产业项目相继投入运营,自然研学消费链条不断完善,“研学+”融合型文旅产业初具雏形。2023年,成功举办新兴国家电影节、文化下乡、艺术旌阳特色美育活动等,截至目前,已吸引游客120万人次。
  “区‘三会’精神,为孝感街道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孝感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俊表示,下一步,孝感街道将继续深耕自然研学小镇定位,面向全年龄段的素质研培服务,打造集亲子游乐体验、美育研学拓展、企业团建培训于一体的特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擦亮红伏乡村旅游名片,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为建设宜业宜商宜游宜居现代化旌阳贡献新的孝感力量。
  丰富业态 彰显“德孝之乡”文化魅力
  随着春节的脚步渐近,这几天,孝泉镇文体广场上热闹非凡,锣鼓声震天响,舞龙队和舞蹈队的队员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精心筹备孝泉镇2024年上九会系列活动。
  “今年的上九会,我们组织策划了年味市集、非遗展示、民俗戏曲、民俗巡游等系列活动,力求还原古孝泉上九会的盛景,营造一个热闹、喜庆、祥和的中国年,让大家在孝泉感受浓浓的年味儿。”四川德阳大孝故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兴贵介绍道。
  孝泉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兴文旅促振兴,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政策,向外链接资源,拓展融合发展新空间,坚持政府引导、公司参与、文旅融合、节会为媒,借助各类节会,展现全镇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打造品牌文旅活动,不断激发旅游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提高旅游综合收入。2023年,吸引内外地游客6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750万元。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完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深入挖掘德孝文化内涵,丰富景区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强化旅游业态招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打造‘古今一体、三产融合’的特色古镇,为奋力谱写宜业宜商宜游宜居现代化旌阳贡献孝泉力量。”孝泉镇副镇长侯云峰说。
  宜游体现了一座城市的魅力。据悉,近年来,旌阳区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实施“文旅争先”战略,坚持“文化立区”,践行“11116”文旅融合发展工作思路,以农业为本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按照“建园区、带景区、融社区”路径,打造德阳文旅名村,争创国、省知名文旅品牌,做优做强“都市田园·烟火旌阳”都市近郊休闲旅游,努力建设天府后花园文旅消费集散地。
  旌阳区文旅局副局长林崇云表示,该局将按照旌阳区“三会”构建的宏伟蓝图,打造“宜游”之城,全力补短板,多方位、全方面地向先进地区学习旅游景区、文创产品、旅游商品以及旅游民宿的先进理念,借鉴成功经验,不断提升优质文化供给;创新营销,强化区域协作,加大品牌推广,深化与专业旅游运营平台合作,拓展宣传推广渠道,策划推出热门话题,大力发展流量经济,提升旌阳区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吸附力。
发布日期:202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