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不搞“翻烧饼”一张蓝图绘到底
文章字数:2,018
政府工作报告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五大提升’行动和‘五网共建共享’,新培育省级示范村1000个、精品村100个”的具体安排,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学什么?怎么做?省两会上,部分代表委员对此展开了热议。
学什么?
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中发展集体经济和发动群众
20年来,浙江的“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壮大了万千乡村产业,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探索走出一条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入手,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成功路径。
四川从中学到了什么?
“一张蓝图绘到底和与时俱进。”在四川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杨秀彬看来,这是浙江“千万工程”带来的重要启示。
杨秀彬说,做好“三农”工作,最忌讳“翻烧饼”。20年来,浙江的“千万工程”经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三个大的阶段,下一步还要推进“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其间,“千万工程”的范围不断扩大、内涵不断丰富,一抓到底的决心不变、方向不改,前后衔接、梯次推进,积小胜为大胜,创造了锲而不舍抓落实的标杆示范。
杨秀彬建议,四川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必须保持耐心,兼顾当前和长远,既集中力量打好一批标志性战役,取得可感可及的具体成效,又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推动全省农业农村发生美丽蝶变。
在四川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吕火明看来,浙江“千万工程”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产业兴旺。吕火明认为,无论是种植养殖业还是农旅融合新业态,浙江的乡村在产业发展上都有“独门绝技”。产业兴旺,正是支撑浙江乡村“聚人气、聚财气”的法宝。
“要因地制宜。”四川省人大代表,南充市南部县建兴镇付家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辉分享了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得到的启示。在他看来,各地的乡村资源禀赋不一,在起步建设阶段就要立足实际、因势利导,不搞千篇一律、不贪大求怪,最终呈现的仍然是乡村风貌、乡村特点,“这就是浙江能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发动群众。”多次去浙江考察的四川省人大代表、内江市乡村振兴局局长林海亮说,浙江的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都有运营良好的企业,“多的有十几家”。同时,浙江“千万工程”建设中,“怎么干,群众说了算”,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村民主动建言献策、筹措资金。林海亮认为,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充分发动群众是值得参考的经验做法。
怎么做?
聚焦三大重点领域,守底线、推改革、强治理一体推进
目前,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已被定位为四川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抓手,也是四川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龙头工程、助力美丽四川建设的生态工程、促进共同富裕的民心工程。
四川该如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聚焦三大重点领域,守底线、推改革、强治理一体推进。”代表委员们表示。
“首先是要宜居,关键是要推进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杨秀彬说,要想达成这一目标,有必要开展硬件建设,推进乡村公共服务提升。前者,主要为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的铺设,山、水、林、草、湖的保护和治理,以及农村“厕所革命”提升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等。后者,则重点推动乡村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量质齐升”。
其次,是宜业。在杨秀彬看来,这是事关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乃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他建议,从乡村角度来说,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守牢建好“天府良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研发推广“天府良机”,补齐四川农业机械化的短板;构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破解“谁来种地”的难题。从全局角度而言,则需要抓好以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为重点的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在吕火明看来,实现宜业,还要应用好现代农业园区、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等载体和平台,在聚集资源、政策、项目及资金的基础上,高标准打造农业产业示范区,引领、示范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还要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张辉说,当下,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主要问题集中在“钱从哪里来”。以他所在的付家庙村为例,去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5万元左右,无法满足产业培育需求。但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村资产在“沉睡”,如闲置的宅基地、农房等。他期待,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等改革事项落到实处,进一步把“沉睡”的资产唤醒。
最后,是和美。
“和,就是抓好乡村治理;美,重点是要留住乡愁。”林海亮说,去年,内江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在全市启动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当地明确了两大重点:推进村庄治理德治、法治、自治相统一,鼓励村民通过乡村文化讲堂、道德先锋评选等提升自治水平,同时配备村庄法律顾问,积极化解基层矛盾;不搞大拆大建,一律保留乡土文化、古建筑、古树名木,确保留得住乡愁和根脉。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成栋 燕巧)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学什么?怎么做?省两会上,部分代表委员对此展开了热议。
学什么?
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中发展集体经济和发动群众
20年来,浙江的“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壮大了万千乡村产业,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探索走出一条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入手,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成功路径。
四川从中学到了什么?
“一张蓝图绘到底和与时俱进。”在四川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杨秀彬看来,这是浙江“千万工程”带来的重要启示。
杨秀彬说,做好“三农”工作,最忌讳“翻烧饼”。20年来,浙江的“千万工程”经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三个大的阶段,下一步还要推进“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其间,“千万工程”的范围不断扩大、内涵不断丰富,一抓到底的决心不变、方向不改,前后衔接、梯次推进,积小胜为大胜,创造了锲而不舍抓落实的标杆示范。
杨秀彬建议,四川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必须保持耐心,兼顾当前和长远,既集中力量打好一批标志性战役,取得可感可及的具体成效,又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推动全省农业农村发生美丽蝶变。
在四川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吕火明看来,浙江“千万工程”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产业兴旺。吕火明认为,无论是种植养殖业还是农旅融合新业态,浙江的乡村在产业发展上都有“独门绝技”。产业兴旺,正是支撑浙江乡村“聚人气、聚财气”的法宝。
“要因地制宜。”四川省人大代表,南充市南部县建兴镇付家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辉分享了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得到的启示。在他看来,各地的乡村资源禀赋不一,在起步建设阶段就要立足实际、因势利导,不搞千篇一律、不贪大求怪,最终呈现的仍然是乡村风貌、乡村特点,“这就是浙江能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发动群众。”多次去浙江考察的四川省人大代表、内江市乡村振兴局局长林海亮说,浙江的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都有运营良好的企业,“多的有十几家”。同时,浙江“千万工程”建设中,“怎么干,群众说了算”,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村民主动建言献策、筹措资金。林海亮认为,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充分发动群众是值得参考的经验做法。
怎么做?
聚焦三大重点领域,守底线、推改革、强治理一体推进
目前,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已被定位为四川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抓手,也是四川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龙头工程、助力美丽四川建设的生态工程、促进共同富裕的民心工程。
四川该如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聚焦三大重点领域,守底线、推改革、强治理一体推进。”代表委员们表示。
“首先是要宜居,关键是要推进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杨秀彬说,要想达成这一目标,有必要开展硬件建设,推进乡村公共服务提升。前者,主要为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的铺设,山、水、林、草、湖的保护和治理,以及农村“厕所革命”提升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等。后者,则重点推动乡村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量质齐升”。
其次,是宜业。在杨秀彬看来,这是事关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乃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他建议,从乡村角度来说,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守牢建好“天府良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研发推广“天府良机”,补齐四川农业机械化的短板;构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破解“谁来种地”的难题。从全局角度而言,则需要抓好以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为重点的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在吕火明看来,实现宜业,还要应用好现代农业园区、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等载体和平台,在聚集资源、政策、项目及资金的基础上,高标准打造农业产业示范区,引领、示范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还要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张辉说,当下,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主要问题集中在“钱从哪里来”。以他所在的付家庙村为例,去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5万元左右,无法满足产业培育需求。但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村资产在“沉睡”,如闲置的宅基地、农房等。他期待,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等改革事项落到实处,进一步把“沉睡”的资产唤醒。
最后,是和美。
“和,就是抓好乡村治理;美,重点是要留住乡愁。”林海亮说,去年,内江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在全市启动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当地明确了两大重点:推进村庄治理德治、法治、自治相统一,鼓励村民通过乡村文化讲堂、道德先锋评选等提升自治水平,同时配备村庄法律顾问,积极化解基层矛盾;不搞大拆大建,一律保留乡土文化、古建筑、古树名木,确保留得住乡愁和根脉。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成栋 燕巧)
发布日期:202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