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本版导读

方智勇:“全程托管服务” 让撂荒地变粮仓
文章字数:1,802

  年关时节,正当不少人忙着准备年货喜迎新春佳节时,四川省广安华蓥市盛世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方智勇却带着华龙街道东方村的村民在田间地头奔忙。“整地除草,清沟理渠,这些基础性农活是种粮的关键,一点不能马虎。”他说,“时间不等人,春天快来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不早点做好备耕工作,怎样去播种希望呢?”
  “播种希望”这句带着诗意的话,在方智勇口中已说了整整10年。
  2013年春天,在外闯荡15年的方智勇回到家乡广安市邻水县袁市镇增产村。眼前的景象让他困惑不已:作为产粮大县的邻水,在家种地的人却越来越少。谁来种地,如何种地?这两个问题一直困扰在方智勇的心头。
  于是,方智勇下定决心回乡创业。他拿出在外打拼赚来的积蓄,带头组建了邻水县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要种植水稻、油菜,从农户手中把土地流转过来,按时付给农户流转金,耕、种、收、管、销等工作,全由合作社聘请的专门人员来做。
  起初,流转面积并不大,方智勇做起来得心应手。渐渐地,随着合作社发展壮大,方智勇有些力不从心了。他发现,管理起来越来越费劲。破解困局,成为方智勇心里的大事。
  “单靠合作社单打独斗的路子肯定行不通,必须要有利益联结。”方智勇想到,要与农民联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热情,才能把生产搞好、经营搞活。
  说干就干,2016年,方智勇开始付诸行动。先由村集体公司把整村农田集中起来,然后与合作社签订“土地全程托管”合同。从签订土地全程托管合同的那一刻开始,除田间看管由村上统一安排专人负责外,其他的都由合作社来完成,农民就只等收获。合作社不仅要对整个从种到收全程负责,还要负责农作物产量整村平均800斤保底。村集体负责村民和合作社之间的利益协调,以及和老百姓一起负责生产过程中的监督、产后的称重等工作。这样一来,农户成了“老板”,村集体为“红娘”,合作社成了“打工仔”,实现农民、村集体、合作社三方利益有效联结。
  2017年秋天,太和乡托管的土地平均亩产达到1000斤,按照当时稻谷市价每斤1.3元计算,市值为1300元,保底800斤折合1040元,每亩田扣除合作社的托管费用600元,农民和村集体还有440元,其中10%作为村集体收益抽成,剩余的396元是农民的保底收入。超产200斤折合260元,按照3:3:4分红,农户每亩可分红78元、村集体每亩分红78元、合作分红104元,二次分红农户共计分得7.8万元、村集体分得7.8万元、合作社分得10.4万元。这种分配模式,让农民、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尝到了发展甜头。“在自家的田地上干活还有工资,好安逸!”当地农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事实上,除了土地托管加工、销售等带来的好处外,有劳动力的村民还在基地找到了工作。据方智勇介绍,一个普通农民一年在合作社能挣万元以上的工钱,一个农机手能挣10万元以上。
  方智勇在家乡邻水县成功探索创新出“农户+村集体+企业”的“全程托管服务”利益联结机制新模式后,2022年春天,又把发展的眼光投向毗邻的华蓥市,成立了华蓥市盛世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华龙街道东方村和沙坝村流转土地1000余亩,其中开垦撂荒地480余亩种植水稻,实现了该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通过保底产出、增产、轮种、加工销售等多次分红,有效调动了当地农户、村组及公司三方的积极性。当地农户特别是贫困户,仅通过参与务工,人均每年增收达4800元以上,加上农田保底收益、增产、轮种、加工销售分红,年人均增收达7000元以上。
  而今,方智勇领创的公司在广安市“全程托管服务”的面积,从2016年的1100余亩增加至2022年底的6500余亩;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由2016年的800余亩增加至2022年底的3.2万亩。公司“全程托管服务”、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和体系实现了高效运转,有力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持续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有效地遏制了土地撂荒,保障了粮食安全。
  正因为方智勇在希望的田野上带领村民实施的“全程托管服务”,让不少撂荒地变成了粮仓,自2014年以来,他相继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四川省劳动模范”“广安市最美农民工”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同时,他开创的“全程托管服务”及利益联结机制模式,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24个面向全国推介的典型案例。
  “这些荣誉只能代表过去,重要的是还在于将来的发展。”方智勇充满信心地说,今年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除种植优质水稻外,计划增加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面积,进一步开展好土地“全程托管服务”。作为种粮大户,不仅要多种粮、种好粮,还要想办法在农机和粮食品种上做文章,用实际行动发挥典型作用,带动更多小农户发展粮食生产。
  特约记者 邱海鹰 文/图
发布日期: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