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本版导读

电波
文章字数:1,371
  卢伟
  冬日午夜,在驾车回家的路上,从重庆交通广播“一路倾听”节目里,突然听到自己写的诗。诗写得很一般,不过主播的诵读水平很高。尽管如今新媒体被广泛运用,但我依然还是习惯在驾车时打开收音机,让电波填满整个车厢,心甘情愿地沉浸在电波带来的怀旧情节中不能自拔。就像学生时代那无数个暑假的夜晚,总喜欢电波牵引着皎洁的月光,在晚风轻抚中肆意流淌。
  记得学生时代的暑假,天气总是很炎热。傍晚,父亲总会交待我一个任务,用水将地坝打湿,让热气蒸腾。天将黑尽,热气悉数陪伴晚风去流浪。而我们一家人,则端出凉椅板凳,放松地坐在地坝上,挥舞着蒲扇聊天。重庆农村的夏夜,总是很清朗,月朗星稀,稻香徐徐,蛙声阵阵。而我,更喜欢打开收音机,听着午夜的广播节目,看着天上慵懒的星星发呆。也总是在半睡半醒间被父亲叫醒,催促我赶快到屋里去睡,以免着凉。
  那时的午夜节目主要有三类。最常见的是音乐类节目,电台会一首接一首地播放歌曲,然后主持人介绍歌手以及歌曲背后的故事,在睡不着的时候,听这类节目功效甚好。其次是诸如某某治疗仪、某类医院的广告营销,听到这类节目我会毫不犹豫地换台,这些还不是我那个年纪关心的事情。第三类也是我最喜欢的,是关于读书或者旅游相关的节目。主持人会推荐一本书,介绍作者创作背景以及里面的经典语句,还有带给我们的启示等,尤其喜欢主持人对名句专业的诵读;或者推荐一个地方,介绍那里的风土人情。这类节目,用现在的话说,真正实现了“诗和远方”的有机结合。书倒是可以想办法买到,但电台介绍的那个“远方”,就只有心驰神往了。因为在那个年代,祖辈都生活在农村,甚至有的长辈到老都不曾走出过这个山沟,根本不敢奢望外出旅游的事,可能在他们心中压根就没有“旅游”这个词语。他们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劳作养家糊口,根本没有休息的时候。就像小时候我妈对我说的那样:“我要是能像你们一样啥也不管地耍一天,就安逸了。”
  在我看来,午夜广播节目的主持人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首先,他们的声音极富磁性,语言要有抑扬顿挫而又似明非明的节奏感;其次,他们得有丰润的情感,这种情感或是来自从小浸润的人文情怀,或是来自过往岁月的层层积淀。只有富有磁性的声音加上自然流露的情感,才能将生活的点滴娓娓道来。如果再配上那恰如其分、或新或老的歌曲旋律,就能透过电波抓住听众的心,让听众在弥漫的电波里陶醉。
  小时候的我,总是想看看电台主持人的庐山真面目。但那时没有网络,更没有电脑和智能手机,所以见到广播主持人,就成了心中的一个梦想,就像追星族渴望见到自己喜欢的明星一样。过了些年,记得我已上初中,在“要想富先修路”的号召下,公路建设突飞猛进,交通状况大为好转,从农村到城市方便了不少。哥哥说解放碑有个透明的直播间,可以通过玻璃看电台主持人直播节目,于是我就缠着哥哥带我去一睹为快。但在鳞次栉比的高楼下、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没有星空和月光,没有晚风和稻香,没有蛙声和虫鸣,反而没了被电波牵引着的欲说还休的情愫。
  我还是更喜欢隔着收音机,与主持人用电波沟通,而不是用眼睛交流。就像很多人看过荧幕版的金庸小说以后,还是觉得文字版的更有味道。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如今的人们,被信手拈来的海量信息所包围,在感到无比方便、快捷、高效的同时,又开始怀念那朦胧月光照亮下的那朦胧岁月的原因吧。
  (作者单位: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日期:202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