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本版导读

搭平台、探模式、优服务、强联动
广安市供销社:将农业园区作为服务“主战场”
文章字数:1,514
  近年来,四川省广安市供销社系统坚持将农业园区作为供销服务“主战场”,以“1234”工作思路推进供销服务进园区,着力搭建平台、探索模式、做优服务、强化联动,在全市园区建设中彰显供销担当、贡献供销力量。
  搭建“一个平台”
  契合园区产业。主动对接市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确保供销服务重点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一致。每个县聚焦1—2个园区建平台、抓融入,加快构建“一个重点园区、一个中心平台”组织体系。目前重点服务全市7个农业产业园区,涉及粮油及大雅柑、青花椒、花卉苗木、乡村旅游等产业。
  优化平台布局。重点在农业园区核心地带布局一批为农服务中心、基层供销社及社有企业运营基地,联动园区生产要素和服务主体,打造园区服务“枢纽站”,建成“园区服务型”为农服务中心6个、基层社示范社10个、社有企业运营中心2个。
  多方筹措资金。围绕平台集聚资源、完善基础,着力将平台打造成为园区资金资源“聚宝盆”。一方面,将省市综改资金及争取的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投放平台,近三年累计投入资金约2亿元。另一方面,发挥合作经济优势,引导10家开放办社企业投身园区建设,撬动社会资本约3亿元。
   探索“两种模式”
  供销主导。前锋区将花卉苗木基地——大良田园全权交由社有企业建设、运营,整合山水林田湖草等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产业基地2000亩,现已成为全市乡村振兴样板工程。武胜县将大雅柑品牌培育运营交由社有企业主导,将投资1.2亿元建成的武胜县晚熟柑桔初加工及冷链物流中心交由社有企业运营,带动发展产业基地20万亩,武胜县成为全国大雅柑单品种植大县。
  园社共建。前锋区将投资1000万元建成的园区加工仓储中心划拨社有企业运营,将园区展示展销中心交由社有企业管理,有效减少供销服务园区前期投入。虎城镇水口村供销社整合农业园区硬件资源,在省四星级农业园区内建成产业基地2000亩,形成园区管理、供销经营的“园中园”,实现园区资源利用提质增效。广安区、华蓥市、岳池县、邻水县等依托基层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积极参与农业园区建设,重点以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园区生产,有力保障园区发展需求。
  做优“三链服务”
  提振“产业链”。在园区推广“耕种管收加储销”一体化服务,年均保障农业园区农资供给1.2万吨、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2万亩。构建农机智慧联盟,联动农业农村部门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加强农机资源整合、统筹调度、供需对接,提高园区现代化生产水平。
  打通“供应链”。规划建设县域物流中心、乡镇物流分拨中心、乡村物流站点、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中心,与国内4个大型批发市场、1家大型电商销售平台达成长期销售协议,组织园区企业参加展示展销活动,年均销售园区农产品1.5万吨。
  延长“价值链”。在“832平台”大力推介园区产品,支持园区企业申报“天府乡村”公益品牌,提升广安龙安柚、广安蜜梨、邻水脐橙、武胜大雅柑、广安青花椒等品牌知名度,供销运营的本地品牌被40余家媒体专题报道。
  强化“四方协同”
  与农口部门联合制定园区规范。牵头制定园区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统一设计农产品包装,打造园区标准化品牌体系。积极吸纳产业协会会员120余名,推动园区业主抱团发展、良性竞争。
  与龙头企业共同提升产品品质。社有企业引进并入股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为企业在园区研发新品提供试验基地、用工需求等保障,培育出业界领先的无刺青花椒等优良品种。
  与村级组织统筹调度园区资源。探索“社有企业+基层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模式,发挥村集体组织优势、社有企业运营优势,流转、运营土地1万余亩,年均保障劳务用工5300人次。
  与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建立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发展园区及周边农民社员1500人,通过土地租金、园区务工、农产品销售、村集体分红等,实现园区农民社员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丁世波
发布日期:202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