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本版导读

一半诗书 一半烟火
—— 读丘山诗集《交流电》
文章字数:1,676

  如始(北京)
  《交流电》这本诗集正如诗集封面题语“诗是高处的闪电/唤醒隔世的俗尘/诗是孤独的/撞开了孤独的门”,读起来有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感触。在诗人丘山的笔下,《交流电》做到了让俗世的生活变得生动、可爱,让孤独的灵魂有了栖息之所,让书与诗歌离我们越来越近。
  诗人将日常生活中爱吃的家乡米粉与诗联系在一起。文人与美食与酒、茶的生活化的书写,总会使得字里行间多出几分源自舌尖的诱惑,从而使万千游子奔赴万里,只为品尝一次地道的家乡美食。这样的诱惑,诗人广召全球热爱米粉的“粉丝”们执笔撰写,已于2018年出版了一本厚厚的散文集——《一碗米粉的乡愁》。如果说《一碗米粉的乡愁》体现了诗人对米粉的热爱的话,这本《交流电》则是诗人由“人间天堂——杭州”通往“人间烟火——南城”这一时空载体的书面呈现。作为这本诗集的作者,丘山更像是一张行走的名片,走到哪里,就将自己对米粉的爱传播到哪里,即使本身对米粉并没有过多喜爱的人,也会听其所言,走进餐厅去尝尝一碗米粉的味道。
  诗集《交流电》第一辑描写的是时光的流逝,是诗人对生活的感叹。诗人对早中午晚,对春夏秋冬均有诗意化的描写。“熬夜的人,锻打月色的银器/早起的人,捡拾太阳的金币”,表现了诗人对于时光的珍惜。
  第二辑漂流船记录了诗人丘山的双城生活。在《保持漂泊》里:“作为一只满载乡愁的舟/我要像一页纸挣脱墙上的图钉一样/保持漂泊”。在《米粉·乡愁》中:“每一个南城人/都是一只风筝/低低盘旋/还是远走高飞/都牵系着一根米粉”,“一碗米粉吃下去/就把整个家乡吃进了肚子/喉咙口打着南城口音的饱嗝/浑身又充满了继续前行的力量”。丘山始终在寻找一种稳定与漂泊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下产生的乡愁浓缩成一碗米粉,每当想起家乡的时候,一碗米粉就能深深地缓解源自味蕾记忆深处的思念。
  第三辑暖流带,主要围绕家人之间的亲情而展开,其中多次提到诗人的女儿邱涵乙,在《邱涵乙》中,诗人丘山因为工作在杭州,与家人不经常在一起,女儿寒假来杭州住几天,是对父亲最好的慰藉。“门口停着两双鞋/那双小小的鞋/在家门口,开花”。诗人用了“停”这个字,说明女儿的到来并不是经常性的,这双鞋的“停泊”显得弥足珍贵。甚至在《早餐》中,诗人又说:“吃什么不重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小家伙叽叽喳喳/一天的日子/就冒着热气”。在诗人眼里,正是因为日常分居两地,让这种家人团团围坐的场面更加温馨,更加值得期待,更加值得为此书写一笔。
  第四辑夜流光主要围绕夜晚和火车,以及孤独来展开。诗人在《火车诗》里这样说道:“我每周到火车上打卡/星期天晚上,把道路铺开/把速度放出来/星期五,返身回去/把走过的路,一寸一寸/折叠起来”。火车是诗人丘山往返于工作地与家庭之间的重要的交通工具,在《使命》中又说:“夜已经很深了/火车载着一车的睡眠/驶入了大地的梦境”。在诗人笔下,火车具有灵性,而夜晚又赋予诗人创作的灵感。
  第五辑交流电,依然与火车有关,与自然物象有关。《交流电》中,诗人这样描述:“高铁是下凡的闪电/绿皮火车是银河下放的/一长串手电/在夜空下演绎时光的浪漫/我是两座城市之间的/交流电”。诗人每天都在西湖边工作,窗外对着西湖的风景,望着西湖上空的云,见证着西湖的四季。在冬天,诗人说:“西湖在卸妆/我在等”。
  第六辑醉流杯,自然与酒相关。诗人丘山爱喝酒,酒也是激发诗人创作灵感的来源之一。他说:“今夜,我需要一杯酒/一点点兴奋,一点点沉醉,一点点惆怅”。当真正喝醉了,又会在《假装》里说:“此刻,要是有灵感/我就写一首押韵的诗/假装没有喝醉/或者,写一首凌乱的诗/假装我真的醉了”。诗人在清醒的时候喝的酒,又这样描写:“喝的酒,经过喉咙,落进肚子/全身都热烘烘的/好像身体里住着的春天,醒了”。
  在《交流电》这本诗集里,精彩的片段随处可见。日常化的语言,诗意的表达,生活化的描写,让我们觉得诗歌不像远方那么远,它离我们很近,就藏在我们身边,藏在对寻常生活的细致的观察里。只要心中有诗意,读着别人的故事,品味别样的人生,也在品读着我们自己生活的诗意。闲暇的午后,一杯咖啡,一本诗集,就可以将我们于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抽离开来,去发现那些既在远方之远,又近在咫尺的字里行间的美。
发布日期:202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