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本版导读

推进“学研用” 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文章字数:2,328

  李成美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我校大力推进“学研用”(系统学习、问题研究、实践运用)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骨干引领和全员辐射,不断完善组织体系。
  一是健全学校教师“学研用”中心团队。组织选拔德才兼备的教师,其中既有处室、年级管理成员,也有全区各学科中心组成员,还有主动申请参加“学研用”的一线教师,让他们成为“学研用”的研究骨干、践行骨干,使他们成为全校的引领者。
  二是成立教师“学研用”核心研究组。在学校宏观布局下致力于关键点、重难点的研究,利用有限的资源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比如成立核心课题研究组,深入研究“素养立意下的课堂教学变革”“素养导向下的单元作业整体设计”“素养立意的课例研究”等课题。
  三是成立“学研用”督导督查组。配备专职人员,主要为实改非的校领导、中层领导;提供专门的办公场地——督导督查办公室;提供专门的设备——电脑、打印机、硬盘、照相机等;明确职能职责,在全校实行“学研用”赛马比拼制度。通过完善组织体系,以及骨干带动和引领的辐射力,激发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的内驱力,力争实现领导和教师学研用的双向奔赴。
   二、坚持整体推进和深度融合,持续加强系统学习。
  学校注重有序推进,将“学研用”年度规划当成学校谋划育人实践的过程整体推进。
  一是注重价值导向。学年初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正面宣讲,统一思想,未雨绸缪。要求全体教师高度重视“学研用”,明白“学研用”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掌握“学研用”的方法、培养“学研用”的能力、养成“学研用”的习惯、树牢“学研用”的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二是注重深度融合。系统学习不增加教师过重负担,不搞“两张皮”,实现与平时工作的深度融合。学年初将系统学习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纳入行政会内容,纳入“三会一课”,纳入学校的主题教育,纳入教师的培养培训,纳入备课组学习内容,通过整体部署、整体安排、整体推进,学习内容更加精准,学习形式更加多元,内容保障更加有效。
  三是注重持续跟进。后续将进一步加强系统学习,进一步加强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训,培养成就更多“四有”好教师。
  三、坚持学用结合和搭建平台,促进成果落实落地。
  (一)以“备课组”为依托打造“教研展演平台”。
  1.教研活动公开展示平台。规范教研活动程序,落实教研活动过程,创新教研活动方式,要求备课活动做到“五定五备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定主题、定开展方式;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学法、备作业;统一目标要求、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教辅资料、统一测评。学校为备课组活动提供公开展示平台。每期采用提前抽签的方式确定备课组,在阶梯教室展示一堂完整的备课组教研活动并给予评价奖励。
  2.问题研究成果汇报平台。确立备课组每学期研究问题,落实研究过程,形成研究成果。学校持续深入研究四个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多媒体制作、传媒与新媒体实用技术、联韵诗风、科技调查创新与实践)和两个重庆市优秀学生社团(滴水文学社、合唱社团)。每期采用现场抽签的方式,由备课组长图文并茂展示备课组学期集体研究的问题,包括问题发现、问题研究过程以及问题研究成果。
  (二)以“校本研修中心”为依托打造“研教示范平台”。
  1.打造原创试题竞赛平台。营造原创试题氛围,提升原创试题品质,体现原创试题价值。利用试题研究团队,进行九大学科原创试题竞赛,并给予评价奖励。注重成果的应用性和示范性,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备课组,将竞赛方式扩展到各年级。
  2.打造优质课展示平台。着力打造精品课程,进行九大学科教学艺术研究展示,并给予评价奖励。将教学研究组拓展为学科磨课团队,参与教师竞赛磨课,根据参赛结果对团队进行奖励。在全市高中语文课第九届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中王娟老师获得重庆市一等奖;全区高中历史课大赛孙云燕老师获得第一名;全区高中化学竞赛陈骏老师获得第一名;全区高中地理竞赛杨金莲获得一等奖等;全区“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中15名教师获奖,其中一等奖5人。
  (三)以“高考研究中心”为依托打造“三题”(做题、讲题、考题)学练平台。
  学校成立了由80多人组成的高考研究中心,由校级领导牵头,中层干部、备课组长、骨干教师组成,主要致力于高考试题的学习、研究与运用。
  1.做题。着力提升老师做题能力,考查单位时间内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打牢高中教师的基本功。
  2.讲题。着力于近3年至5年的高考试题的命题方向和命题题型研究,并能够深入浅出、鞭辟入里、条理清晰地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听得懂、做得来。
  3.考题。要求青年教师和高三教师在做题、讲题训练后,借助诊断性考试之机,进行压力测试,与学生同考,促进教师不断快速成长。
  (四)以“年级组”为依托打造“课型大赛平台”。
  1. 以高一初一年级为段举行“新授课”课型评比大赛。学校着力打造“366”学本课堂,即采取3种学习方式——自学、互学、展学;注重课堂6个环节——任务驱动、独立学习、交流合作、互导探究、展示对话、规范评价”;打造6种课型,其中三种新授课型:自主探究评价课、交流合作评价课、问题导练评价课。
  2. 以高二初二年级为段举行“讲评课”教学评比大赛。要求讲评课注意五个环节:试题研做—考情分析—重点释疑—变式拓展—巩固应用。
  3.以高三初三年级为段举行“复习课”教学评比大赛。“366”学本课堂其中另外三种课型就是复习课的课型,即“回归构建评价课、能力提升评价课、归纳总结评价课”。
  (五)以“期刊编辑”为依托打造“成果展示交流平台”。
  1.办校刊。每学期编辑校刊《实鉴》一册,展示教研动态,开辟“学研用”专栏,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平台。
  2.办校报。每学期编辑校报《滴水文苑》一期,开辟学生作品栏,为爱好文艺的学生提供交流展示平台。
  (作者系重庆市开州区实验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发布日期:202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