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稻蛙共生”效益增 生态好货俏市场
文章字数:1,182
仲冬时节强寒起,红衰翠减意生柔。时下,贵州省岑巩县客楼镇下寨村两江片区红叶青山相映衬,冬日美景似春华。在收割完的水稻田里,一张张全封闭的黑网下面,一只只牛蛙躺在舒适的“水床”上,静听潺潺溪流声,乐享悠闲好时光。
“我们今年7月投放的这批蛙苗,现在每只已长到了3到5两,并陆续上市销售。”下寨村党支部副书记周明和介绍,采取“稻蛙共生”的立体种养模式,水稻能为牛蛙遮荫,牛蛙能捕虫,其排泄物还能作肥料,这种互利互惠、互生互养的立体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蛙双赢”。
下寨村两江片区海拔在600米左右,这里,层层梯田错落有致、潺潺溪流连绵不绝、周围群山层峦叠翠。依托得天独厚的牛蛙养殖环境,2022年,周明和与另外两名村干部一起试养了500斤蛙苗,6个月后,共收获成蛙1万多斤,收入12万元。牛蛙养殖取得成功后,今年,该村投入财政衔接资金55万元,加上3名党员村干部资金入股15万元,在两江片区建立了一个60亩的“稻蛙共生”基地。
“我们这60亩的‘稻蛙共生’基地共投入蛙苗2000斤,预计能产出成蛙3万斤以上,实现产值30多万元。”周明和介绍,牛蛙养殖所得收益50%用于覆盖全村脱贫户和监测户、30%作为村集体发展资金、20%用于兑现资金入股分红,实现村集体经济壮大与带动农户增收的双赢。
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线,下寨村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产业作为做优土地“非农化”“非粮化”后半篇文章、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通过因地制宜探索实施“一地多用、一地多收”的“稻蛙共生”绿色生态立体循环农业,重构“稻养蛙、蛙护稻”相互供给的稻田生态系统,既让农民端稳饭碗,又让有限的耕地多产生效益,实现“稻蛙共生”双赢、生态效益倍增。
“水稻种下去1个月后就放蛙苗,水稻成熟的时候,蛙就能上市。‘稻蛙共生’模式形成生态健康养殖的良性循环,大大提高了土地收益。”周明和介绍,60亩养殖基地放置了200个网箱,一个网箱投放蛙苗10斤左右,平均一个网箱能产出成蛙160斤左右。而水稻亩产量500斤以上,亩产值达500元以上,“稻蛙共生”立体养殖模式,每亩可实现综合收入2000多元。
由于该特色农业具有无化肥、无农药、无公害的特点,养殖的牛蛙走俏市场。目前,该养殖基地与单位食堂、餐饮店建立了食材直供直销合作关系,并在湖南、浙江、北京、上海等地打通了销售渠道,销售无忧。
“这里养殖的牛蛙是纯生态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消费者很喜欢。”来自湖南的周先生,几天前一次性购买了100多斤牛蛙后,双方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
下一步,该村将以“稻蛙共生”基地为载体,以山水田园、农产空间为基础,按照“村景合一、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通过培育生态旅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探索以农助旅、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推动“好资源”转化为“好经济”。
通讯员 周燕 吴念 张帝
“我们今年7月投放的这批蛙苗,现在每只已长到了3到5两,并陆续上市销售。”下寨村党支部副书记周明和介绍,采取“稻蛙共生”的立体种养模式,水稻能为牛蛙遮荫,牛蛙能捕虫,其排泄物还能作肥料,这种互利互惠、互生互养的立体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蛙双赢”。
下寨村两江片区海拔在600米左右,这里,层层梯田错落有致、潺潺溪流连绵不绝、周围群山层峦叠翠。依托得天独厚的牛蛙养殖环境,2022年,周明和与另外两名村干部一起试养了500斤蛙苗,6个月后,共收获成蛙1万多斤,收入12万元。牛蛙养殖取得成功后,今年,该村投入财政衔接资金55万元,加上3名党员村干部资金入股15万元,在两江片区建立了一个60亩的“稻蛙共生”基地。
“我们这60亩的‘稻蛙共生’基地共投入蛙苗2000斤,预计能产出成蛙3万斤以上,实现产值30多万元。”周明和介绍,牛蛙养殖所得收益50%用于覆盖全村脱贫户和监测户、30%作为村集体发展资金、20%用于兑现资金入股分红,实现村集体经济壮大与带动农户增收的双赢。
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线,下寨村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产业作为做优土地“非农化”“非粮化”后半篇文章、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通过因地制宜探索实施“一地多用、一地多收”的“稻蛙共生”绿色生态立体循环农业,重构“稻养蛙、蛙护稻”相互供给的稻田生态系统,既让农民端稳饭碗,又让有限的耕地多产生效益,实现“稻蛙共生”双赢、生态效益倍增。
“水稻种下去1个月后就放蛙苗,水稻成熟的时候,蛙就能上市。‘稻蛙共生’模式形成生态健康养殖的良性循环,大大提高了土地收益。”周明和介绍,60亩养殖基地放置了200个网箱,一个网箱投放蛙苗10斤左右,平均一个网箱能产出成蛙160斤左右。而水稻亩产量500斤以上,亩产值达500元以上,“稻蛙共生”立体养殖模式,每亩可实现综合收入2000多元。
由于该特色农业具有无化肥、无农药、无公害的特点,养殖的牛蛙走俏市场。目前,该养殖基地与单位食堂、餐饮店建立了食材直供直销合作关系,并在湖南、浙江、北京、上海等地打通了销售渠道,销售无忧。
“这里养殖的牛蛙是纯生态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消费者很喜欢。”来自湖南的周先生,几天前一次性购买了100多斤牛蛙后,双方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
下一步,该村将以“稻蛙共生”基地为载体,以山水田园、农产空间为基础,按照“村景合一、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通过培育生态旅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探索以农助旅、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推动“好资源”转化为“好经济”。
通讯员 周燕 吴念 张帝
发布日期:202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