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持续发力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四川力争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文章字数:1,730
□本报记者 胡斌
11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会议就四川“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发布会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钟承林从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和发力重点三个方面介绍了“持续发力”的思路举措。
在总体目标上,建设“三个先行区”。一是以美丽四川建设为牵引,打造天蓝地绿环境,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家园,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二是以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修复治理为重点,增强生态系统韧劲,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先行区;三是以引导产业布局、优化环评服务、加严排放标准等为依托,助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区。
在工作思路上,紧扣生态环境部门职能职责,做到“五个突出”。一是突出职能转变。在使命任务上,从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向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拓展。在部门定位上,从业务技术、要素保障部门向综合监管、经济责任部门转变。既履行好保护的责任,又落实好发展的任务。
二是突出精准施策。在方法策略上,从平均用力向精准施策转变,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重污染天气加快消除,水环境质量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
三是突出前端引领。在工作重心上,从末端治理向前端引领转变。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优化、引领和倒逼作用,从源头上倒逼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将环境资源更多向符合环保要求、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倾斜。
四是突出底线思维。在工作方式上,从被动“防风险”向主动“去隐患”转变。持续开展环境隐患排查整治,最大限度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守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底线。
五是突出协同联动。在力量统筹上,从单打独斗向协同联动转变。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全社会共建美丽四川的内生动力,巩固大环保工作格局。
在发力重点上,主要是抓好四项重点任务。一是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持续发力。以铁的作风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深度治理,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实行一区一策、一源一策,最大限度减少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巩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良好水质,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推进长江黄河上游土壤风险管控区建设,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坚决筑牢“天府粮仓”土壤安全基底。到2025年,力争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21个市(州)空气质量全部达标;国考断面水质以II类为主,长江黄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II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4%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在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上持续发力。深入开展美丽四川建设试点示范,高标准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美丽河湖。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推进两个国家公园建设。持续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和生态省建设。完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到2025年,累计创建50个以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
三是在保障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发力。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十四五”期间,力争削减氮氧化物5.95万吨、挥发性有机物2.53万吨、化学需氧量14.92万吨、氨氮0.79万吨,为助推优势产业发展腾出环境容量。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持续优化环评管理,全面实施排污许可制度,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统筹优化沿江产业布局和项目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大力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到2025年,实现全省煤炭消费总量达峰,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42%左右,国家降碳目标全面达成。
四是在筑牢生态安全底线上持续发力。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行动,全面核查和整改非法开采等重大生态破坏问题。动真碰硬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长江黄河警示片问题整改,对市(州)持续开展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切实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强化饮用水水源地、危险废物、尾矿库、重金属等领域环境风险管控,严格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到2025年,环境应急体系不断完善,环境应急能力持续提升,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11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会议就四川“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发布会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钟承林从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和发力重点三个方面介绍了“持续发力”的思路举措。
在总体目标上,建设“三个先行区”。一是以美丽四川建设为牵引,打造天蓝地绿环境,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家园,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二是以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修复治理为重点,增强生态系统韧劲,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先行区;三是以引导产业布局、优化环评服务、加严排放标准等为依托,助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区。
在工作思路上,紧扣生态环境部门职能职责,做到“五个突出”。一是突出职能转变。在使命任务上,从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向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拓展。在部门定位上,从业务技术、要素保障部门向综合监管、经济责任部门转变。既履行好保护的责任,又落实好发展的任务。
二是突出精准施策。在方法策略上,从平均用力向精准施策转变,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重污染天气加快消除,水环境质量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
三是突出前端引领。在工作重心上,从末端治理向前端引领转变。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优化、引领和倒逼作用,从源头上倒逼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将环境资源更多向符合环保要求、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倾斜。
四是突出底线思维。在工作方式上,从被动“防风险”向主动“去隐患”转变。持续开展环境隐患排查整治,最大限度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守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底线。
五是突出协同联动。在力量统筹上,从单打独斗向协同联动转变。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全社会共建美丽四川的内生动力,巩固大环保工作格局。
在发力重点上,主要是抓好四项重点任务。一是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持续发力。以铁的作风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深度治理,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实行一区一策、一源一策,最大限度减少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巩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良好水质,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推进长江黄河上游土壤风险管控区建设,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坚决筑牢“天府粮仓”土壤安全基底。到2025年,力争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21个市(州)空气质量全部达标;国考断面水质以II类为主,长江黄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II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4%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在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上持续发力。深入开展美丽四川建设试点示范,高标准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美丽河湖。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推进两个国家公园建设。持续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和生态省建设。完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到2025年,累计创建50个以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
三是在保障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发力。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十四五”期间,力争削减氮氧化物5.95万吨、挥发性有机物2.53万吨、化学需氧量14.92万吨、氨氮0.79万吨,为助推优势产业发展腾出环境容量。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持续优化环评管理,全面实施排污许可制度,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统筹优化沿江产业布局和项目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大力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到2025年,实现全省煤炭消费总量达峰,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42%左右,国家降碳目标全面达成。
四是在筑牢生态安全底线上持续发力。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行动,全面核查和整改非法开采等重大生态破坏问题。动真碰硬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长江黄河警示片问题整改,对市(州)持续开展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切实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强化饮用水水源地、危险废物、尾矿库、重金属等领域环境风险管控,严格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到2025年,环境应急体系不断完善,环境应急能力持续提升,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发布日期: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