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一山一水总关情
文章字数:1,423
石高铭(四川凉山)
何万敏先生自幼生活在凉山州美姑县,大学毕业后又无怨无悔回到凉山从事新闻采编和宣传工作,他倾注毕生的心血走遍了凉山的山山水水,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着凉山这片让人深深眷恋的土地,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了四十多万字的纪实性散文《凉山纪》。他在这本书的前言里发出深深的感慨:“凉山,是我的精神高地。”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他对凉山这片热土诚挚的爱,同时也反映了他为凉山的宣传工作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金秋九月,秋雨绵绵的盐源瓜果飘香、丰收在望,在寒气凛人的秋风秋雨中,迎来了盐源县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大会的召开。早在今年年初,县文联和作家协会组成筹委会,便着手筹备成立大会的相关事宜,远在西昌的凉山州文联副主席、州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何万敏知悉这个消息后,对盐源县成立文艺评论家协会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做了一些指导性的工作。由于县文联还要准备今年凉山火把节系列活动,成立大会终于在今年9月1日如愿召开。州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苏彬在何万敏和州文联副主席罗体古的陪同下,冒雨抵达盐源参加成立大会,指导盐源县的文艺工作。大会圆满结束后,何万敏为参会的盐源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和文学爱好者举办了一场精彩的文学知识专题讲座,并给参加讲座人员签名赠送自己撰写的《凉山纪》。这本书深受大家的好评,我也有幸得到他的签名赠书,阅读后对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当天我在听取讲座的过程中,几次抑制不住的倦意都因为他诙谐而精彩的讲解而赶跑,他对凉山这片热土的真情深深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其中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情节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有一次,他和同行的另一位记者到会东县采风创作,他们想拍摄一处优美的风景,但路途极其艰险,于是他们找了一个村支部书记带路,一行三人沿着金沙江边的陡峭山壁朝着目的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移动。江边天气炎热,他们头顶烈日,汗水湿透了身上的衣服和肩上的挎包。在一个特别危险的地段,万敏先生踩空了脚下松软的石头,差点掉下波涛滚滚的金沙江。在他从事采编工作到凉山野外采风途中,遇到的困难不知还有多少。但正是经历过的种种磨砺,练就了他那种坚韧不拔的性格,成就了他在凉山新闻工作战线上取得的骄人成绩,在他生命中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
凉山,地处川西南横断山脉的东南缘,有大凉山、小凉山、螺髻山、柏灵山、小相岭、牦牛山、锦屏山、鲁南山等山系,境内山势险峻、沟壑纵横。以前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外界常认为这里是一个极其贫穷落后的地方,印象中就是一座大山的代名词。万敏先生作为中国地理杂志凉山采访团的成员,通过多年的调研考证,他在书中明确表达出一种观点:凉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处有着优美自然风光和浓郁民族风情的地方。这里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经济带,红军长征时期彝汉结盟的重要通道,红色文化源远流长。物产资源也非常丰富,苹果、花椒、石榴、大豆、玉米、荞麦、马铃薯等农产品质优物美,西昌安宁河谷的水稻产量也很高,另外矿产资源的蕴藏量也很多。
因此,《凉山纪》一书的出版发行,对外界了解凉山,推介凉山丰富的文旅资源,宣传凉山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现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必将有力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凉山的山山水水,是世居于此的人们根植在心中的灵魂。“大山无声地锻造着人的禀性,以坚韧与毅力诠释了另一种美景”“我用行走的方式和凉山对话,语言也许粗陋却真挚坦荡;我用凝视的方式和凉山相守相望,避免陌生得互不相识,擦肩而过。”万敏先生用自己的箴言把自己的生命和灵魂融入了这片他深爱着的热土。
何万敏先生自幼生活在凉山州美姑县,大学毕业后又无怨无悔回到凉山从事新闻采编和宣传工作,他倾注毕生的心血走遍了凉山的山山水水,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着凉山这片让人深深眷恋的土地,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了四十多万字的纪实性散文《凉山纪》。他在这本书的前言里发出深深的感慨:“凉山,是我的精神高地。”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他对凉山这片热土诚挚的爱,同时也反映了他为凉山的宣传工作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金秋九月,秋雨绵绵的盐源瓜果飘香、丰收在望,在寒气凛人的秋风秋雨中,迎来了盐源县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大会的召开。早在今年年初,县文联和作家协会组成筹委会,便着手筹备成立大会的相关事宜,远在西昌的凉山州文联副主席、州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何万敏知悉这个消息后,对盐源县成立文艺评论家协会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做了一些指导性的工作。由于县文联还要准备今年凉山火把节系列活动,成立大会终于在今年9月1日如愿召开。州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苏彬在何万敏和州文联副主席罗体古的陪同下,冒雨抵达盐源参加成立大会,指导盐源县的文艺工作。大会圆满结束后,何万敏为参会的盐源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和文学爱好者举办了一场精彩的文学知识专题讲座,并给参加讲座人员签名赠送自己撰写的《凉山纪》。这本书深受大家的好评,我也有幸得到他的签名赠书,阅读后对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当天我在听取讲座的过程中,几次抑制不住的倦意都因为他诙谐而精彩的讲解而赶跑,他对凉山这片热土的真情深深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其中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情节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有一次,他和同行的另一位记者到会东县采风创作,他们想拍摄一处优美的风景,但路途极其艰险,于是他们找了一个村支部书记带路,一行三人沿着金沙江边的陡峭山壁朝着目的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移动。江边天气炎热,他们头顶烈日,汗水湿透了身上的衣服和肩上的挎包。在一个特别危险的地段,万敏先生踩空了脚下松软的石头,差点掉下波涛滚滚的金沙江。在他从事采编工作到凉山野外采风途中,遇到的困难不知还有多少。但正是经历过的种种磨砺,练就了他那种坚韧不拔的性格,成就了他在凉山新闻工作战线上取得的骄人成绩,在他生命中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
凉山,地处川西南横断山脉的东南缘,有大凉山、小凉山、螺髻山、柏灵山、小相岭、牦牛山、锦屏山、鲁南山等山系,境内山势险峻、沟壑纵横。以前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外界常认为这里是一个极其贫穷落后的地方,印象中就是一座大山的代名词。万敏先生作为中国地理杂志凉山采访团的成员,通过多年的调研考证,他在书中明确表达出一种观点:凉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处有着优美自然风光和浓郁民族风情的地方。这里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经济带,红军长征时期彝汉结盟的重要通道,红色文化源远流长。物产资源也非常丰富,苹果、花椒、石榴、大豆、玉米、荞麦、马铃薯等农产品质优物美,西昌安宁河谷的水稻产量也很高,另外矿产资源的蕴藏量也很多。
因此,《凉山纪》一书的出版发行,对外界了解凉山,推介凉山丰富的文旅资源,宣传凉山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现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必将有力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凉山的山山水水,是世居于此的人们根植在心中的灵魂。“大山无声地锻造着人的禀性,以坚韧与毅力诠释了另一种美景”“我用行走的方式和凉山对话,语言也许粗陋却真挚坦荡;我用凝视的方式和凉山相守相望,避免陌生得互不相识,擦肩而过。”万敏先生用自己的箴言把自己的生命和灵魂融入了这片他深爱着的热土。
发布日期: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