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本版导读

德阳市旌阳区:
全程机械化 确保颗粒归仓
文章字数:725

  □曾妮 张永琪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眼下,德阳市旌阳区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收割、转运、烘干存储,全程机械化操作,争取以最快时间完成秋粮收储,确保颗粒归仓。
  近日,在天元街道白江村水稻种植区,稻田里一片金黄,一串串饱满的稻穗迎风摇曳。
  稻田里几台收割机来回穿梭,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水稻被快速卷起送入机器,稻穗脱粒,秸秆粉碎还田。一粒粒金黄饱满的稻谷被早已等候在旁的三轮车转运回仓。看着一台台三轮车往返转运,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我种了五亩田,比去年产量增长了1000多斤,收入也增加了,我非常开心。”村民敬红秀说。
  据了解,今年白江村种植水稻5600余亩,产量达3500余吨,比去年增长15%。
  天元街道白江村党委副书记陈浩表示,近年来,在天元街道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白江村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田间进行更加规模化、规范化的“耕种防收”服务,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位于孝泉镇的德阳市农鲤众鑫种植专业合作社也迎来了水稻丰收季。在五会村4组,一台台收割机正在稻田里开足马力快速作业,切割、脱粒、转运……全程机械化,各个环节衔接得行云流水,成为秋天里一道美丽的“丰”景线。
  “今年每亩水稻的产量比以前要高8%左右,价格也比去年每吨要高200多元,今年我们种植水稻的收益比往年要高出10%,是我们种植水稻产量和收益最好的一年了。”种植户杨兵说。
  旌阳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站站长郭勇表示,今年,旌阳区大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34.85万亩,预计总产达18.52万吨。下一步,旌阳区将加强粮食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控、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和农资市场监管检查,为粮食生产和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法治保障,为全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持续提升“天府粮仓”的品牌影响力。
发布日期: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