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两心”融合 “心心”相印
文章字数:2,470
薅草锣鼓志愿服务宣讲队开展宣讲服务
□张平 漆楚良 彭小懿 本报记者 罗斌 文/图
“我们接到龙泉土家族乡坪溪社区群众在宣汉融媒客户端上的点单,根据群众需求,立马组织薅草锣鼓志愿服务宣讲队进行宣讲服务。”近日,达州市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黄集光告诉记者,他们把禁毒、防诈骗等安全知识融入薅草锣鼓唱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讲,让大家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近年来,宣汉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谋划、统筹建设、统筹运营县融媒体中心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两个中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强筋壮骨、提质增效,将线上与线下有效融通,搭建志愿服务便捷渠道,合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凸显“1+1>2”的蝶变效应。
“两心”融合 搭建志愿服务“新渠道”
走进宣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两心之融”调度指挥中心,打开数据大屏,映入眼帘的是“文明实践地图”,精心设置了人才库、信息库、项目库及所(站)数量、志愿者人数、志愿服务总量和视频会议、活动直播、点赞台等版块,功能齐全,实现一体化传播思想、一体化调度工作、一体化服务群众。
近年来,宣汉县按照线上线下“协调运行,集约高效”原则,积极推进“两个中心”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县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搭建调度、管理、监测、评议系统,重点打造线上指挥部,搭建数据库,完善信息库,拓展客户端功能,实现一站式调度管理,调度管理更高效,志愿服务更精准。
该县依托“宣汉融媒”客户端启动一体化建设,建成“两个中心”融合发展调度指挥部,通过系统自动配单、闭环运行状态,动态分析汇总各类需求变化,实时指挥调度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人才”为核心,整合“两个中心”用户体系和队伍体系,组建专业、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与全国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建设上接天线、下联所站的志愿服务“人才库”;以“需求”为前提,设置“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版块,按照“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生态环保、文明创建、扶危帮困、其他”11个类别,分类归集志愿服务活动,按照“招募中”“待开始”“进行中”“已结束”四种状态分类展示志愿服务项目,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精细化管理;探索建立“一上一下”信息共享机制,将文字信息、图片、视频等资料及时分享至“互动区”和“信息库”。
“通过‘两心’融合发展,搭建志愿服务‘新渠道’,实现了重要指令‘一键送达’、志愿服务‘精准跟踪’、活动情况‘及时掌握’……”宣汉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郑战军胸有成竹地说。
“双向”互动 激发志愿服务“新效能”
暑假期间,宣汉县天生镇仙桥社区接到居民刘国碧的“点单”需求:“请多关心社区留守儿童”。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接单后,精心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热心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爱心辅导暑假作业”志愿服务活动,免费为社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点亮留守孩子暑假生活。
哪里有需要,志愿者就出现在哪里。近年来,宣汉县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作用,积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争当志愿者,按照“行业对口、就近分配”原则,将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学校,用实际行动践行“余时能帮、遇事即帮、预事就帮”的宣汉志愿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该县创新“五单管理”,打造“服务终端”,让志愿服务“便捷化”。“点单”,群众可通过拨打电话“有声”点单、登录“宣汉融媒”APP“无声”点单、前往就近文明实践所(站)“现场”点单三种方式预约“点单”服务;“接单”,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按照“行业对口、就近分配”原则将群众点单精准推送至符合条件的志愿者予以“接单”;“派单”,设置群众点单“亮灯提醒”机制,平台对超过1小时未接的单“黄灯”提醒,超过2小时未接的单“红灯”提醒,对超过3小时未接的单,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进行人工“派单”并督促完成;“晒单”,志愿者开展活动后,及时发布现场信息进行“晒单”并点击“完成”;“评单”,群众对志愿服务进行满意度“评单”,超过72小时未“评单”的,系统自动生成“五星好评”。
“从群众点单、平台接单,到提醒派单,只需要在手机上点几下屏幕就能完成。志愿活动开展后,我们还会在平台上进行晒单,让群众根据满意度进行评单,这一套完善的‘双向’互动运行机制,大大方便了我们开展志愿活动!”宣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川说,目前,该县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1643支,注册志愿者20.8万人。
“心心”相印 共享志愿服务“新成果”
“一哒哒、二哒哒……来,跟着姐姐再跳一次。”宣汉县开展“我们都能文能舞”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进校园,该县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来到漆树土家族乡中心校,为学生们送去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
“群众在哪里,我们的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宣汉县突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凝心聚力、成风化人的作用,精心打造“小蜜蜂”送理到万家、文明实践“来一播”、乡村文明新视听、我有好消息告诉你、我想有个好口碑、我们都能文能舞等“十大”志愿服务品牌,融入基层治理,扩展文明实践空间,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为群众身边永续不竭的精神文明“加油站”。
近年来,宣汉县依托全县46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营造“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良好氛围,带动全民共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涌现一大批志愿服务队,推动文明实践在基层生根发芽、遍地开花,提高群众思想素质,破除陈规陋习,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新风正气。
近日,天生镇仙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精心组织志愿者表演了精彩文艺节目,让社区留守老人度过了一个欢声笑语的节日。“孩子们都外出打工,平时都是一个人过节,没想到这个中秋还有那么多人陪伴,心里暖暖的……”仙桥社区二组村民蒋友珍万分感叹。
“群众既是服务对象,也是志愿服务的参与者。只有让群众、干部、志愿者互动互融,‘心心’相印,才能形成小事难事不出村、急事大事不出镇的闭合回路,铸精神文明之魂,扬时代文明新风。”宣汉县天生镇党委副书记张英说。
目前,宣汉县已经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万余场次,惠及群众约30万人。
□张平 漆楚良 彭小懿 本报记者 罗斌 文/图
“我们接到龙泉土家族乡坪溪社区群众在宣汉融媒客户端上的点单,根据群众需求,立马组织薅草锣鼓志愿服务宣讲队进行宣讲服务。”近日,达州市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黄集光告诉记者,他们把禁毒、防诈骗等安全知识融入薅草锣鼓唱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讲,让大家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近年来,宣汉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谋划、统筹建设、统筹运营县融媒体中心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两个中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强筋壮骨、提质增效,将线上与线下有效融通,搭建志愿服务便捷渠道,合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凸显“1+1>2”的蝶变效应。
“两心”融合 搭建志愿服务“新渠道”
走进宣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两心之融”调度指挥中心,打开数据大屏,映入眼帘的是“文明实践地图”,精心设置了人才库、信息库、项目库及所(站)数量、志愿者人数、志愿服务总量和视频会议、活动直播、点赞台等版块,功能齐全,实现一体化传播思想、一体化调度工作、一体化服务群众。
近年来,宣汉县按照线上线下“协调运行,集约高效”原则,积极推进“两个中心”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县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搭建调度、管理、监测、评议系统,重点打造线上指挥部,搭建数据库,完善信息库,拓展客户端功能,实现一站式调度管理,调度管理更高效,志愿服务更精准。
该县依托“宣汉融媒”客户端启动一体化建设,建成“两个中心”融合发展调度指挥部,通过系统自动配单、闭环运行状态,动态分析汇总各类需求变化,实时指挥调度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人才”为核心,整合“两个中心”用户体系和队伍体系,组建专业、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与全国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建设上接天线、下联所站的志愿服务“人才库”;以“需求”为前提,设置“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版块,按照“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生态环保、文明创建、扶危帮困、其他”11个类别,分类归集志愿服务活动,按照“招募中”“待开始”“进行中”“已结束”四种状态分类展示志愿服务项目,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精细化管理;探索建立“一上一下”信息共享机制,将文字信息、图片、视频等资料及时分享至“互动区”和“信息库”。
“通过‘两心’融合发展,搭建志愿服务‘新渠道’,实现了重要指令‘一键送达’、志愿服务‘精准跟踪’、活动情况‘及时掌握’……”宣汉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郑战军胸有成竹地说。
“双向”互动 激发志愿服务“新效能”
暑假期间,宣汉县天生镇仙桥社区接到居民刘国碧的“点单”需求:“请多关心社区留守儿童”。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接单后,精心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热心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爱心辅导暑假作业”志愿服务活动,免费为社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点亮留守孩子暑假生活。
哪里有需要,志愿者就出现在哪里。近年来,宣汉县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作用,积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争当志愿者,按照“行业对口、就近分配”原则,将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学校,用实际行动践行“余时能帮、遇事即帮、预事就帮”的宣汉志愿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该县创新“五单管理”,打造“服务终端”,让志愿服务“便捷化”。“点单”,群众可通过拨打电话“有声”点单、登录“宣汉融媒”APP“无声”点单、前往就近文明实践所(站)“现场”点单三种方式预约“点单”服务;“接单”,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按照“行业对口、就近分配”原则将群众点单精准推送至符合条件的志愿者予以“接单”;“派单”,设置群众点单“亮灯提醒”机制,平台对超过1小时未接的单“黄灯”提醒,超过2小时未接的单“红灯”提醒,对超过3小时未接的单,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进行人工“派单”并督促完成;“晒单”,志愿者开展活动后,及时发布现场信息进行“晒单”并点击“完成”;“评单”,群众对志愿服务进行满意度“评单”,超过72小时未“评单”的,系统自动生成“五星好评”。
“从群众点单、平台接单,到提醒派单,只需要在手机上点几下屏幕就能完成。志愿活动开展后,我们还会在平台上进行晒单,让群众根据满意度进行评单,这一套完善的‘双向’互动运行机制,大大方便了我们开展志愿活动!”宣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川说,目前,该县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1643支,注册志愿者20.8万人。
“心心”相印 共享志愿服务“新成果”
“一哒哒、二哒哒……来,跟着姐姐再跳一次。”宣汉县开展“我们都能文能舞”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进校园,该县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来到漆树土家族乡中心校,为学生们送去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
“群众在哪里,我们的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宣汉县突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凝心聚力、成风化人的作用,精心打造“小蜜蜂”送理到万家、文明实践“来一播”、乡村文明新视听、我有好消息告诉你、我想有个好口碑、我们都能文能舞等“十大”志愿服务品牌,融入基层治理,扩展文明实践空间,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为群众身边永续不竭的精神文明“加油站”。
近年来,宣汉县依托全县46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营造“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良好氛围,带动全民共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涌现一大批志愿服务队,推动文明实践在基层生根发芽、遍地开花,提高群众思想素质,破除陈规陋习,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新风正气。
近日,天生镇仙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精心组织志愿者表演了精彩文艺节目,让社区留守老人度过了一个欢声笑语的节日。“孩子们都外出打工,平时都是一个人过节,没想到这个中秋还有那么多人陪伴,心里暖暖的……”仙桥社区二组村民蒋友珍万分感叹。
“群众既是服务对象,也是志愿服务的参与者。只有让群众、干部、志愿者互动互融,‘心心’相印,才能形成小事难事不出村、急事大事不出镇的闭合回路,铸精神文明之魂,扬时代文明新风。”宣汉县天生镇党委副书记张英说。
目前,宣汉县已经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万余场次,惠及群众约30万人。
发布日期:20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