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水墨牛角坑
文章字数:1,767
苏茂江(四川巴中)
牛角坑是我的家乡。传说牛角坑并不是叫现在的名字,是因为玉帝家里的一头青牛从天庭出走来到人间后,留恋王眉山的黛山秀水便驻扎下来,时间久远而思念天庭却又害怕责罚不敢回去,便经常抬头西望,一对雄霸威武的牛角环抱这一方山水,脚下的饮水坑越来越深,用十二匹腊篾连接起来都没能探到底,老人们说那是青牛思念天庭流下的眼泪,便被叫作牛角坑。
那时人们到泥龙去赶场,都要从那个建于明朝时期没有栏杆的石拱桥上走过去,让人胆战心惊,生怕滚下河。修建在牛角坑上数十丈高悬崖边的水轮泵米面加工房,长期轰隆隆地没有歇息过,每年敢于上房翻盖换瓦的“盖匠”都被认为是“生咕噜子”或“天棒槌”,要钱不要命的主儿。
牛角坑周围的许多地名,如皇后坪、老营里、桅杆坝、沙溪沟水磨滩等,每一个地方都有着一段故事,也是大家挥之不去的乡愁记忆。
传说在大明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发动靖难之役,率燕军长驱南下直取金陵。建文帝朱允炆派诸王求和未果,众叛亲离京城大乱,绝望得想自杀。后被太监和近臣劝阻,依太祖留下的逃亡保命之计,化装成僧侣逃生出宫。一路辗转,路过金堂寺并留宿于此,其皇后因劳累过度加生育罹难,葬于寺岩口大坪里。据前人口传,皇后墓冢很大,坟前立有石质三间五柱牌坊,柱石上刻有伺环、麒麟、狮子等石像生,浮雕有双狮戏彩珠,重檐斗拱结构的牌坊上还雕刻着七彩凤凰和其他怪兽祥云纹案。石龟碑座、四柱顶帽的高耸桅杆,后来因战火被毁,只留下地名“皇后坪”被人们念念不忘。
明末,牛角坑人张仕宗追随李自成南征北战,功绩显著,被委任陕甘提督。后明降将吴三桂引清入关并打败李自成,张仕宗缴获“传国玉玺”,带领手下二万五千精锐自陕班师回里,沿途标书“牛角都督府,雄兵二万五;汉中借路过,保卫康熙主”。康熙登基后查悉玉玺,速派钦差到泥龙庙牛角坑索要,看到沿途标语,带着玉玺及张仕宗的大哥张问宗回京,奏明圣上一路所见,康熙见张一片忠心,几道圣旨召张仕宗进京为官,都被张婉言谢绝,于是康熙御赐其为“卧虎将军”,并封张问宗为马渡关守。御准修建家祠,刑条、桅杆,形似皇宫金殿布局。两支桅杆呈宝塔形八棱柱,左右均匀对称,气派宏伟,底座呈八棱柱高1米,直径1.8米,桅杆总高5米,直径为40厘米,上镶单斗,高1米,至今保存完好。
本世纪初,市县政府投资,在牛角坑筑坝修建水库。由于新时代的科技力量,很快就建成一座坝高46米、正常蓄水位648米,总库容2000万立方米的大乙型水库。库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集雨面积30多平方公里。还配套建成干渠总长30公里,支渠8条总长105公里,灌溉面辖泥龙、笔山、邱家、板庙、云台、江口、白衣、元石等地10余个乡镇96个村居近20万亩土地。与县域自来水网连片解决了全县60余万群众和数百万头牲畜的饮用水,并自然形成了风景绚丽的牛角坑水乡。
春秋季节里的牛角坑库区两岸炊烟四起,在斜风细雨的飘飘洒洒中薄雾缭绕,犹若仙境,活脱脱一幅愁思淡雅的水墨画。漫山遍野的金灿灿的油菜花海,簇拥着星星点点的巴山民居,郁郁葱葱的四面群山挺拔峥嵘中饱含一抹清秀,粗犷雄奇中富有几许妩媚,浓彩泼墨中透出点点淡雅,又似一幅艳惊四座的中国画。黑夜如墨,暗影蔽辉,烟水霏微,露重烟隆。山水温软的水乡没了桃花嫣然,草长莺飞的旖旎,只在黑夜里氤氲着一股孤寂而寥寞的气息。冬夏季节则别有景致,无论是烈日下的湖水幽蓝,还是银装素裹的冰清玉洁,都会吸引着远远近近的游客和络绎不绝前来观景赏花乐水泛舟的看客。沙溪小学那一对惊世绝尘的华表至今巍然屹立在库区水中,显得伟岸而孤寂,向人们述说着漫漫历史。
随着库区水位不断增高,上游沙溪沿河居民只能搬迁。虽然政府花费巨资移民,但是许多群众终因故土难离,选择后靠择地而居。牛角坑库区两岸三地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碧波荡漾,土壤肥沃,除了维持着传统的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红苕、洋芋种植外,绝大部分土地都流转给了合作社,用作水产如团鱼、鳙鱼、鳝鱼等养殖或种了桃李、花椒和茶叶。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地方党委政府实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在不断改造完善乡村旅游环境。
牛角坑水库,这里已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江口青鳙”和“平昌青花椒”以及“平昌茗芽”的出产地,是“天府旅游名县”的示范地,以名副其实的“鱼米水乡”和“天然画廊”的实景,正迎接着四海宾客的到来。
牛角坑是我的家乡。传说牛角坑并不是叫现在的名字,是因为玉帝家里的一头青牛从天庭出走来到人间后,留恋王眉山的黛山秀水便驻扎下来,时间久远而思念天庭却又害怕责罚不敢回去,便经常抬头西望,一对雄霸威武的牛角环抱这一方山水,脚下的饮水坑越来越深,用十二匹腊篾连接起来都没能探到底,老人们说那是青牛思念天庭流下的眼泪,便被叫作牛角坑。
那时人们到泥龙去赶场,都要从那个建于明朝时期没有栏杆的石拱桥上走过去,让人胆战心惊,生怕滚下河。修建在牛角坑上数十丈高悬崖边的水轮泵米面加工房,长期轰隆隆地没有歇息过,每年敢于上房翻盖换瓦的“盖匠”都被认为是“生咕噜子”或“天棒槌”,要钱不要命的主儿。
牛角坑周围的许多地名,如皇后坪、老营里、桅杆坝、沙溪沟水磨滩等,每一个地方都有着一段故事,也是大家挥之不去的乡愁记忆。
传说在大明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发动靖难之役,率燕军长驱南下直取金陵。建文帝朱允炆派诸王求和未果,众叛亲离京城大乱,绝望得想自杀。后被太监和近臣劝阻,依太祖留下的逃亡保命之计,化装成僧侣逃生出宫。一路辗转,路过金堂寺并留宿于此,其皇后因劳累过度加生育罹难,葬于寺岩口大坪里。据前人口传,皇后墓冢很大,坟前立有石质三间五柱牌坊,柱石上刻有伺环、麒麟、狮子等石像生,浮雕有双狮戏彩珠,重檐斗拱结构的牌坊上还雕刻着七彩凤凰和其他怪兽祥云纹案。石龟碑座、四柱顶帽的高耸桅杆,后来因战火被毁,只留下地名“皇后坪”被人们念念不忘。
明末,牛角坑人张仕宗追随李自成南征北战,功绩显著,被委任陕甘提督。后明降将吴三桂引清入关并打败李自成,张仕宗缴获“传国玉玺”,带领手下二万五千精锐自陕班师回里,沿途标书“牛角都督府,雄兵二万五;汉中借路过,保卫康熙主”。康熙登基后查悉玉玺,速派钦差到泥龙庙牛角坑索要,看到沿途标语,带着玉玺及张仕宗的大哥张问宗回京,奏明圣上一路所见,康熙见张一片忠心,几道圣旨召张仕宗进京为官,都被张婉言谢绝,于是康熙御赐其为“卧虎将军”,并封张问宗为马渡关守。御准修建家祠,刑条、桅杆,形似皇宫金殿布局。两支桅杆呈宝塔形八棱柱,左右均匀对称,气派宏伟,底座呈八棱柱高1米,直径1.8米,桅杆总高5米,直径为40厘米,上镶单斗,高1米,至今保存完好。
本世纪初,市县政府投资,在牛角坑筑坝修建水库。由于新时代的科技力量,很快就建成一座坝高46米、正常蓄水位648米,总库容2000万立方米的大乙型水库。库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集雨面积30多平方公里。还配套建成干渠总长30公里,支渠8条总长105公里,灌溉面辖泥龙、笔山、邱家、板庙、云台、江口、白衣、元石等地10余个乡镇96个村居近20万亩土地。与县域自来水网连片解决了全县60余万群众和数百万头牲畜的饮用水,并自然形成了风景绚丽的牛角坑水乡。
春秋季节里的牛角坑库区两岸炊烟四起,在斜风细雨的飘飘洒洒中薄雾缭绕,犹若仙境,活脱脱一幅愁思淡雅的水墨画。漫山遍野的金灿灿的油菜花海,簇拥着星星点点的巴山民居,郁郁葱葱的四面群山挺拔峥嵘中饱含一抹清秀,粗犷雄奇中富有几许妩媚,浓彩泼墨中透出点点淡雅,又似一幅艳惊四座的中国画。黑夜如墨,暗影蔽辉,烟水霏微,露重烟隆。山水温软的水乡没了桃花嫣然,草长莺飞的旖旎,只在黑夜里氤氲着一股孤寂而寥寞的气息。冬夏季节则别有景致,无论是烈日下的湖水幽蓝,还是银装素裹的冰清玉洁,都会吸引着远远近近的游客和络绎不绝前来观景赏花乐水泛舟的看客。沙溪小学那一对惊世绝尘的华表至今巍然屹立在库区水中,显得伟岸而孤寂,向人们述说着漫漫历史。
随着库区水位不断增高,上游沙溪沿河居民只能搬迁。虽然政府花费巨资移民,但是许多群众终因故土难离,选择后靠择地而居。牛角坑库区两岸三地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碧波荡漾,土壤肥沃,除了维持着传统的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红苕、洋芋种植外,绝大部分土地都流转给了合作社,用作水产如团鱼、鳙鱼、鳝鱼等养殖或种了桃李、花椒和茶叶。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地方党委政府实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在不断改造完善乡村旅游环境。
牛角坑水库,这里已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江口青鳙”和“平昌青花椒”以及“平昌茗芽”的出产地,是“天府旅游名县”的示范地,以名副其实的“鱼米水乡”和“天然画廊”的实景,正迎接着四海宾客的到来。
发布日期: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