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拒绝过度包装践行“绿色”消费
文章字数:936
□本报记者 马工枚
随着中秋节和国庆节“双节”临近,庆贺团圆的月饼、茶叶、点心类节日食品进入销售高峰期。
日前,为让消费者更健康、更科学地享受美食,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陕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消费者协会、青海省消费者协会、甘肃省消费者协会这5家机构发布消费提示,消费者要谨慎通过微信、朋友圈购买所谓的“手工自制”“无添加”月饼,以防买到“三无”产品。
以上6家机构提醒,广大消费者应拒绝购买过度包装食品和“天价”月饼、茶叶类产品,对市场上销售的月饼、茶叶类产品进行监督。根据标准规定,月饼包装层数不得超过三层,包装不应使用贵金属和红木材料,且不应与其他产品混装等;茶叶及相关制品包装层数不得超过四层,除直接与内装物接触的包装之外,所有包装的成本不超过产品销售价格的20%等。
消费者应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摒弃“面子”心理,拒绝为过度包装买单;应关注产品货真价实、日期新鲜、配料健康等“里子”因素,主动选择包装简约适度、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的产品。不过分追求“奢侈”“高端”“名贵”食材,让月饼、茶叶类产品消费回归传统文化本源。
消费者应注意查看产品的外包装是否完整、清洁,查验相关信息是否规范、完整、清晰,如SC标志、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生产厂家(地址)、执行标准号等。理性对待“满减优惠”“买一送一”等各类打折促销活动,谨防商家“先升后降”的虚假打折。建议消费者要对促销规则、适用范围、活动期限等条件了解清楚后再购买。
选择网购时,消费者应注意查看平台内店铺是否公开营业执照信息、营业执照的电子链接标识及经营业务有关的行政许可信息等,选择证照资质齐全、信用良好的商家。不要过度沉迷于“网红、测评直播带货”,警惕所谓的“爆款”“限量供应”“限时秒杀”等营销套路和“保健月饼”“中药月饼”等夸大宣传。谨慎通过微信、朋友圈购买所谓“手工自制”“无添加”月饼,以防买到“三无”产品。
还需注意的是,消费者应主动索取发票、收据等消费凭证,收集并保存好促销宣传、产品介绍、支付信息、聊天记录、商家承诺等信息。一旦遭遇权益受损,先行与卖家或购物平台联系解决。如不能协商解决,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及消费者组织投诉举报,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随着中秋节和国庆节“双节”临近,庆贺团圆的月饼、茶叶、点心类节日食品进入销售高峰期。
日前,为让消费者更健康、更科学地享受美食,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陕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消费者协会、青海省消费者协会、甘肃省消费者协会这5家机构发布消费提示,消费者要谨慎通过微信、朋友圈购买所谓的“手工自制”“无添加”月饼,以防买到“三无”产品。
以上6家机构提醒,广大消费者应拒绝购买过度包装食品和“天价”月饼、茶叶类产品,对市场上销售的月饼、茶叶类产品进行监督。根据标准规定,月饼包装层数不得超过三层,包装不应使用贵金属和红木材料,且不应与其他产品混装等;茶叶及相关制品包装层数不得超过四层,除直接与内装物接触的包装之外,所有包装的成本不超过产品销售价格的20%等。
消费者应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摒弃“面子”心理,拒绝为过度包装买单;应关注产品货真价实、日期新鲜、配料健康等“里子”因素,主动选择包装简约适度、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的产品。不过分追求“奢侈”“高端”“名贵”食材,让月饼、茶叶类产品消费回归传统文化本源。
消费者应注意查看产品的外包装是否完整、清洁,查验相关信息是否规范、完整、清晰,如SC标志、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生产厂家(地址)、执行标准号等。理性对待“满减优惠”“买一送一”等各类打折促销活动,谨防商家“先升后降”的虚假打折。建议消费者要对促销规则、适用范围、活动期限等条件了解清楚后再购买。
选择网购时,消费者应注意查看平台内店铺是否公开营业执照信息、营业执照的电子链接标识及经营业务有关的行政许可信息等,选择证照资质齐全、信用良好的商家。不要过度沉迷于“网红、测评直播带货”,警惕所谓的“爆款”“限量供应”“限时秒杀”等营销套路和“保健月饼”“中药月饼”等夸大宣传。谨慎通过微信、朋友圈购买所谓“手工自制”“无添加”月饼,以防买到“三无”产品。
还需注意的是,消费者应主动索取发票、收据等消费凭证,收集并保存好促销宣传、产品介绍、支付信息、聊天记录、商家承诺等信息。一旦遭遇权益受损,先行与卖家或购物平台联系解决。如不能协商解决,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及消费者组织投诉举报,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发布日期:202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