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田间冰箱”助“菌”远走高飞
文章字数:1,067
10万棒平菇忙着采收、100亩羊肚菌忙着播种、30万棒木耳正在摆放菌棒、70万棒香菇正在养菌……这些天,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合作社忙得不可开交。
“菌菇是我们村合作社的主导产业,通过提前找好销路,产出的菌菇主要销往湖南、浙江、福建等地,我们只管种好管好就行了。”新场村党支部书记、村合作社负责人黄俊榜介绍,村合作社种植的黑木耳、羊肚菌主要以干品销售为主,平菇和香菇则根据市场需求,实行鲜菇、干菇分类销售。目前,新场村已成为全县重要的菌菇生产基地,全村食用菌生产规模占全县70%左右,食用菌对外销售率达95%左右,全村以发展食用菌产业为核心,走出强村富民新路子,实现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双增长”。“菌棒培育生产、种植管护、加工销售都由村合作社负责,这样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带动更多人就业。”黄俊榜说,新场村的香菇、平菇、木耳、羊肚菌“四菌子”年带动务工10000余人次,共需支付工人工资100万元以上。
聚焦农产品保鲜难、烘干难、运输难、销售难等民生痛点和现代农业堵点,近年来,岑巩县搭乘国家“田头冷库”项目建设东风,通过在田间地头建设集“源头保鲜+产地储存+产后加工+物流配送”等于一体的中小型仓储设施,大幅提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搭建起产地与市场的桥梁,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大通道”。
借助东西部协作帮扶资源,新场村共建设了210个食用菌大棚、3座冷库、1个烘烤房、一座食用菌制棒和深加工厂房,全村逐步构建起了食用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实现了菌菇集中采收、就地存储保鲜、错峰灵活销售、跨区域配送,为菌菇插上了“远走高飞”的翅膀。
“以前没有产地冷库,当天采摘的菌菇要当天销售,否则就会坏掉。现在,采摘的鲜菇通过冷库2—8度固定温度的保鲜储藏,不仅可存放半个月左右,还能有效保证菌菇的品质品相。”黄俊榜介绍,3座冷库总容量3700多立方米,可以满足10吨以上鲜品的冷藏保鲜需求;1座烘烤房1天可以烘烤果蔬和菌类鲜品一万斤。产地冷藏保鲜及烘烤设施建设工程,从源头上解决了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为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目前,新场村以食用菌产业为纽带,带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00亩、发展水稻制种1200亩,形成了“一主导多特色”的多元产业发展新格局,不断筑牢产业支撑“压舱石”。
下一步,将依托产地冷库项目资源优势,在用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的基础上,着力打好延链补链强链“组合拳”,加快提升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硬本领”,让农产品有“身份”,促进实现多元化、多渠道销售,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周燕 沈启照 程雪华
“菌菇是我们村合作社的主导产业,通过提前找好销路,产出的菌菇主要销往湖南、浙江、福建等地,我们只管种好管好就行了。”新场村党支部书记、村合作社负责人黄俊榜介绍,村合作社种植的黑木耳、羊肚菌主要以干品销售为主,平菇和香菇则根据市场需求,实行鲜菇、干菇分类销售。目前,新场村已成为全县重要的菌菇生产基地,全村食用菌生产规模占全县70%左右,食用菌对外销售率达95%左右,全村以发展食用菌产业为核心,走出强村富民新路子,实现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双增长”。“菌棒培育生产、种植管护、加工销售都由村合作社负责,这样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带动更多人就业。”黄俊榜说,新场村的香菇、平菇、木耳、羊肚菌“四菌子”年带动务工10000余人次,共需支付工人工资100万元以上。
聚焦农产品保鲜难、烘干难、运输难、销售难等民生痛点和现代农业堵点,近年来,岑巩县搭乘国家“田头冷库”项目建设东风,通过在田间地头建设集“源头保鲜+产地储存+产后加工+物流配送”等于一体的中小型仓储设施,大幅提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搭建起产地与市场的桥梁,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大通道”。
借助东西部协作帮扶资源,新场村共建设了210个食用菌大棚、3座冷库、1个烘烤房、一座食用菌制棒和深加工厂房,全村逐步构建起了食用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实现了菌菇集中采收、就地存储保鲜、错峰灵活销售、跨区域配送,为菌菇插上了“远走高飞”的翅膀。
“以前没有产地冷库,当天采摘的菌菇要当天销售,否则就会坏掉。现在,采摘的鲜菇通过冷库2—8度固定温度的保鲜储藏,不仅可存放半个月左右,还能有效保证菌菇的品质品相。”黄俊榜介绍,3座冷库总容量3700多立方米,可以满足10吨以上鲜品的冷藏保鲜需求;1座烘烤房1天可以烘烤果蔬和菌类鲜品一万斤。产地冷藏保鲜及烘烤设施建设工程,从源头上解决了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为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目前,新场村以食用菌产业为纽带,带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00亩、发展水稻制种1200亩,形成了“一主导多特色”的多元产业发展新格局,不断筑牢产业支撑“压舱石”。
下一步,将依托产地冷库项目资源优势,在用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的基础上,着力打好延链补链强链“组合拳”,加快提升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硬本领”,让农产品有“身份”,促进实现多元化、多渠道销售,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周燕 沈启照 程雪华
发布日期: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