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本版导读

聚力科技创新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 成都市青白江区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章字数:1,843


  □成萍 本报记者 康立维 文/图
  核心提要
  四川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青白江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结合全区发展实际,积极面向“一带一路”,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构建具有青白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青白江靓丽篇章。
  在构建“6+2”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青白江区立足全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高效推进新材料、新消费、新能源、国际供应链、装备制造、都市开放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价值链提升和产业链再造,推动以数字经济、中试产业两大新兴产业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6+2”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青白江区在构建“6+2”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迈上产业高端。搭建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转化平台,与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共建“科创中国”先进材料中试产业城、先进材料会地联合创新中心,与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共建碳中和中试基地,成立在蓉8所高校材料学院为主体的成都市新材料学会;推动成都金属材料研究院获评四川省首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创新引领支撑作用,建立市级产学研联合实验室4个,建立市级产学研联合实验室4个,52家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实现120项“企业需求-高校成果”精准匹配。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十分亮眼,重汽成商联合省内重点企业研发制造的氢燃料电池重卡在东方锅炉自贡基地交付投运,成都巨石、森冕新材料、成都材料院、天马精密、四川华帮保和等一大批新材料企业,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让科技成果更快更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企业经营效益。
  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青白江区持续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中试产业基地。加快建设“文澜智谷”、欧洲产业城和“340科创园”中试产业示范基地,依托既有创新资源和载体,加快配套上下游项目(企业),深度构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小试中试、产业孵化、生产制造”全链条中试产业生态体系。“文澜智谷”建成投运10000平方米中试空间和“100-1000-10000吨”先进高分子材料中试验证装置;“340科创园”建成1.2万平方米钒钛金属中试基地,成功填补国内高端钛材制备空白;“欧洲产业城”建成金汇能新型负极材料实验室、汉邦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犀迈湾热管理未来实验室、华鼎国联新材料实验室4个验证平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是重点。青白江区大力支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商用车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实施《青白江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通过搭平台、建机制、抓重点、院校企合作,金融帮扶等多种途径,助力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勇立潮头,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现跨越发展。现已集合各高校实验室、科研机构10余家,科研项目上百个;以院士为代表的150位中试产业专家进入专家库;中试发起设立50亿元中试产业基金群,并联合20余家社会资本作为资金配套;集合拥有厂房、产线等中试产业服务的企业100余家。
  在产业建圈强链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青白江区既是传统工业基地,更是西部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和桥头堡,拥有国家级经开区、自贸区、综保区叠加优势。目前,全区在“6+2”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大力实施稳链、强链、补链行动,新引进各类重大工业化项目30余个,使产业链更为稳固,配套更为完善,竞争优势更为明显,“青白江造”的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青白江区大力实施“四上”培育工程,持续推进“制造”向“智造”创新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脱颖而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截至目前,全区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9家,高新技术企业117家。
  青白江区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目的,再好的科技成果没有转化到具体生产和产品之中,就没有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就没有发展生产力。基于这样的共识,青白江区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举措,激励企业增强科技自立自强,研发更多新技术、新成果,并更快转化应用,让科技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与此同时,青白江区着力加快建设体现青白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明确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以及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以制度之力,创新之举,做优顶层设计,擘画出未来青白江产业发展的壮丽蓝图。
发布日期:2023-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