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本版导读

天府旅游名村绵竹市九龙镇新龙集镇社区:
执“农旅”融合之笔 绘乡村美丽画卷
文章字数:1,177

  □周韵 本报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 文/图
  初秋时节,四川绵竹市九龙镇新龙集镇社区青山连绵、粉墙黛瓦,处处皆有风景。水果采摘、民宿打卡、文创体验……丰富的旅游业态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追寻“诗和远方”。这是该社区坚持“乡村变景区、居所变业态、规划变红利”发展思路,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布局产业发展,推动农旅融合发展迈入新征程的生动缩影。今年,新龙集镇社区获评第三批天府旅游名村。
  壮大产业 走出强村富民新路子
  近日,记者走进新龙集镇社区龙门山猕猴桃种植合作社,看到成片的果园里,一串串猕猴桃缀满枝头,散发出阵阵果香。果农王道德忙着采收、分装,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果子长势良好,亩产可达到1000斤以上。”2015年,王道德紧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在当地流转了80余亩土地种植猕猴桃,通过摆摊和订单销售,不仅收入可观,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在村民刘传忠的火龙果种植基地,支架上的火龙果藤相互缠绕,一颗颗紫红色的果实圆润饱满,让人垂涎欲滴,吸引了不少游客入园采摘。
  “我们栽植的红心火龙果从7月初开始采收,采摘期可持续至11月,预计年收入将超过10万元。”2017年,刘传忠在镇、社区的支持下,积极投身农业发展,种植火龙果。为带动乡亲共同致富,他还积极吸纳当地村民从事管理、采收等工作,并对有种植意愿的村民免费提供技术,形成了良性发展模式。
  乡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近年来,新龙集镇社区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围绕“一村一品”多业并举、以长补短、以短养长的思路,先后建起猕猴桃、葡萄、梨子、火龙果等种植基地,为镇域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引擎”。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了订单合同型、服务协作型、流转聘用型、股份合作型四种利益联结模式,让更多村民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热潮当中。
  农旅融合 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发展,游客不再满足于树下赏花、农家喝茶,而是追求深度体验田园生活。新龙集镇社区以农旅融合为抓手,大力发展民宿产业、茶禅文化,将村落空间进行新型重构,推动景村协同,向多元化多维度发展,让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午后时光,新龙集镇社区“杨家院子”茶室树影花香,三五游人看书品茗,悠闲自在。“今年我们对茶室进行了提档升级,充满禅意的环境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主人尹小丽说道。
  花厢·九龙山院子坐落于田野之间,这里春拥桃李、夏揽青山、秋赏红叶、冬观白雪,小院之美收藏在四季辗转之间,不仅满足了游客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为一体的全新旅游体验,也成了新龙集镇社区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花厢、花宿正式投用后,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也为当地群众打开了增收新路子。”新龙集镇社区党支部书记殷挺表示,新龙集镇社区将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实现规划布局更加合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品供给更加丰富、管理服务更加规范、人才队伍更加壮大,让老百姓的腰包更鼓,笑容更灿烂。
发布日期:202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