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大美四川·共享蜀境——自然教育主题嘉年华” 在成都博物馆落幕
文章字数:1,205
□本报记者 胡斌 文/图
近日,成都博物馆携手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共同举办“大美四川·共享蜀境——自然教育主题嘉年华”活动,通过内容丰富的展览、互动讲解、科普游戏和专题讲座,共吸引了600多组亲子家庭1500多人参加,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为期三天的活动在成都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圆满落幕。
成都博物馆作为四川省及成都市的科普基地,持续深耕自然科学教育工作,创设了形式多样的自然科普系列活动,进行科学教育普及、宣传与服务。此次活动是成博与四川省林草规划院首次合作开展的生态保护公益宣传与自然教育活动,旨在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正确认识、了解和保护自然。本次活动也是成都博物馆2023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之一。
现场的科普展示和互动游戏分为“大熊猫物之灵”“贡嘎山之巅”“若尔盖水之蕴”“解密古树名木”“走近保护者”5个板块,参与者可以尽情体验如神奇物种戳戳乐、熊猫飞行棋、贡嘎山拼图、底栖生物观察、古树考古分析、保护科技设备操作、知识抢答等7个寓教于乐的活动。互动式游戏体验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自然观察和动手操作的乐趣、和一线保护工作者及研究者深度对话的机会,还体会到了基于四川家乡的科学之美,趣味盎然,满载而归。
另外,在两天的专题讲座中,从事一线生态保护和自然教育工作的人员分享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怎么玩”“在若尔盖科研工作的所见所想”“贡嘎三明治”“实施飞鸟‘逮捕令’”等干货满满的知识和妙趣横生的故事,让孩子们增加了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和自然保护地的动植物物种和栖息地的认识。
本次活动聚焦大熊猫国家公园、贡嘎山、若尔盖草原与古树名木等大美四川热门自然元素,推进“将自然带进课堂,将孩子带入自然,将自然教育价值带给家长和社会”的多维度教学,讲好生态故事,弘扬生态文化,分享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四川自然资源丰富,林地面积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超过40%,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幅员辽阔、生机盎然,是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家园;川西若尔盖大草原草泽连绵、牛羊驰骋,是人与自然近距离沟通的纯净沃土;蜀山之王贡嘎山雄伟壮丽、奇峰险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见证;蜀道翠云廊古柏参天、历史悠久,是四川古树名木保护成果的绝佳展示。
此次自然教育旨在让公众深入了解保护地内物种基因库之珍奇及古树名木的千年韵味,近距离感知蜀境物之灵、水之韵、山之神、树之魂,唤起公众对四川丰富多样自然资源的关注与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让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正确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更好地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价值观念。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分享四川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一次创新尝试,也是博物馆联合科研院所,共同展示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的精神体现。在未来的日子里,愿大家同做“大美四川”宣传员、大自然的保护者、生态文明理念的倡导者和传承人,共同为建设美丽巴蜀、生态四川贡献智慧和力量。
发布日期: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