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本版导读

彭州法院丽春人民法庭:
“庭”在这里 乘“枫”破浪
文章字数:1,901
  彭州法院丽春人民法庭位于四川省彭州市丽春镇,宋时因广植牡丹著称“丽春”,意为“美丽的春天”。近年来,丽春人民法庭围绕“坚持矛盾不上交,实现就地解决”的价值目标,坚持从群众中来、扎根在基层、服务于社会的理念探索人民法庭参与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和新载体,力争将涉法涉诉矛盾纠纷稳控在初始、消化在基层、化解在源头,打造司法为民有态度、审判调解有温度、服务乡村有力度的人民法庭新名片。
  主动延伸司法服务 护航生态文明发展
  走进彭州市关口社区花溪街,远处是两座青山夹江对峙,近处是清澈的河水潺潺流过,河边上的村民家家门口养花种草,滨河的路面宽敞整洁,远近游客争相前来“打卡”。谁能想到就在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产业凋敝、环境脏乱的荒河滩景象。为了使花溪街旧貌换新颜,关口社区近年拟对花溪街进行改造,改造的第一步便是拓宽河边的道路,这需要让村民们让出临河房屋的部分土地,在改造初期遭到了不少村民的不理解甚至激烈反对。
  为妥善化解这起可能转化为集体诉讼的案件,进一步做实诉源治理,以司法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法官深入花溪街到65户村民家中了解具体情况,倾听记录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并通过村民议事会会前学法为关口社区改造工作主动提出法律建议,推动改造工作依法、规范、高效。还充分调动“家和促进”单元作用,对社区工作人员、定点辅导员、指导法官进行专门法律培训,由其组成普法小队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山更绿、水更清”的生态惠民理念。
  通过数月的努力,这起因乡村改造振兴而可能引发65户村民集体诉讼的纠纷得以圆满化解,村民们消除了偏见,主动参与街区打造,为街区增加共享空间面积1000平方米,构建了依山傍水、场景丰富、乡村法治化管理水平高的美丽网红街区。
  丽春法庭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结合产业园区实际,将法庭工作与园区、企业及企业家需求有机融合,在航空动力产业园建立“法治空间站”,为园区提供法律指导、咨询决策等服务;通过多点位走访问需、即时交流、常态回访等方式,收集园区企业法治需求,精准定制法治服务内容,打造“法治+园区”的司法协调联动机制;精确供给,实现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凝聚多元解纷合力 赋能乡村文明风尚
  去年7月的一个晚上,当地遭遇了少见的恶劣天气,某村段高压线被狂风吹断掉落田地,一个村民凌晨下田收苞谷时不幸触电身亡。事故发生后,死者家属几十人情绪激动,找到当地电力部门大吵大闹,情绪十分激动。“法官,您能来帮忙调解一下吗?”接到街道办的调解求助后,法官一方面迅速提前介入该事件,带队下沉事故地实地勘察;另一方面协同网格员、调解员、乡贤安抚死者家属的情绪,并逐一开展“背靠背”调解。最终在各方积极努力之下,当事人在人民调解委员会达成人民调解协议,并申请人民法院予以司法确认,这起极易引起群体性事件的案件在48小时内迅速得到妥善解决。
  丽春法庭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依托创新构建的城乡社区“家和促进”前端共治体系,将人民法庭设为共治点位对应辐射两个及以上镇街,同步撬动民政、司法、公安、妇联等20余个部门共治力量,择优聘任213名基层乡贤作为乡村定点辅导员,组建起“法官+乡贤”工作模式,建立纠纷属地下沉吸附平台,由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区乡贤等自治力量先行化解,为纠纷双方提供全方位的咨询、调解和服务1000余人次,300余件涉农矛盾纠纷被成功化解在源头。
  紧跟基层法治需求 驱动法庭司法资源
  近年来围绕“暖家课堂”“牡丹讲坛”等法治宣传品牌活动,丽春法庭针对不同乡村经济水平、人口结构、风土人情,差异化开展送法进村、普法进组活动50余次,惠及群众4000余人。
  为方便群众即时问需、交流、解纷、回访,丽春法庭聚焦农民群体司法新需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能动下沉法庭司法资源。
  线上全覆盖配置并规范运行高清科技法庭在线开庭,在成都天府市民云APP彭州社区开设“家和促进”板块并开通微信工作群;线下立足法庭区位特征和职能定位,赋能打造专业化审判团队兼顾涉农涉土地类案件调解办理,深化法庭驻镇、法官包村,联合司法局在乡镇、产业园区挂牌成立基层诉源治理中心,建成村社诉讼服务站点。
  近年来,丽春法庭实施上门立案、全时调解、跟踪回访等9项适农、适老配套服务举措,打造“乡村振兴法官工作站”,前端多元化解农村土地承包、家事邻里等常见纠纷300余件。健全司法救助快办机制,开辟涉农司法救助申请绿色通道。
  丽春法庭将服务乡村振兴与优良家事文化传承、本土优秀家教家风案例教学有机融合,深挖家事文化根源,加强家事文化教育传承,在丽春人民法庭建成以“孝、爱、仁、善”为主题、占地面积263平方米的彭州市家事文化中心,通过多形式展现中华传统家事文化和彭州本土家风文化,充分彰显“家和万事兴”的理念,营造家事和美的良好乡风文明氛围。 
  赵娜
发布日期:202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