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本版导读

广安思政课“三变” 让教育“有为”课堂“有味”
文章字数:1,609
  □刘定春 本报记者 沈仁平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明德师生支教团前往四川省广安市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实地调研、专题讲座、师友夜话……11天的时间里,支教团切身感受并参与广安思政教育后,点赞其“有亮点、有新意”。
  这份来自以高精尖水平思政“金课”著称的中国人民大学的支教团的肯定,源于广安找准发力点,以思政课“三变”,让教育“有为”课堂“有味”。
  变“思政课程”为“课程思政”
  “咱们身边的中药材有哪些?”
  “我国的中药有多少种?”
  “范仲淹‘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
  3月17日下午,广安区富源小学中草药种植课上,老师连连发问,从中医药知识延伸到传统文化,再到民族自豪感,一气呵成。
  “我们的中草药种植课,除了教种植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广安区富源小学校长冯黎明说。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已成为广安教育界的共识。“虽然只是两个词的位置变换,却是思政教育理念的一次‘大变换’—— 课课有思政、人人讲育人。”广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洪丽认为,做好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式的隐形教育与显性的正面教育同样重要。
  理念一新天地宽。广安在打造思政“金课”的基础上,深挖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把思政教育融入学科教学。
  更新理念、重组资源、创新方法:体育课教师把挫折教育等融入课程;数学课老师在课堂中融入数学史;政治老师以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学生……
  “科科有思政课、人人上思政课、课课是思政课”。洪丽说,这样的思政课有料有趣,思政课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在广安范围内全员、全学科、全学段推广。
  变有围的课堂为“行走”的课堂
  学生要树立怎样的理想?
  广安区东方小学带着学生走进红色圣地,亲身感受革命先辈们怎样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梦想而奋斗。
  学生怎样塑造德善品格?
  广安中学发放“善行记录册”,组织师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身体力行中感受善行善德。
  以往,一些思政课从理论到理论,干巴巴地讲,教学缺乏生命力。如何让思政教育有趣有味、入脑入心?
  在广安,打破教室围墙、学校围墙的思政课开展起来——
  邓小平故居等50余处红色旧址,被打造成思政教育的现场教学点;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村少年宫被充分利用起来,为青少年成长赋能;
  “演一出话剧,看一场电影,学一次党史”等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推动思政课启智润心;
  政治过硬、理论扎实的家长受聘为思政教育的“家长助教”,家校联手共育孩子……
  “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到街道社区、广场公园等地,从习语润心我打卡主题实践活动,到家长讲坛、志愿服务活动。”广安中学校长杨松说,这样的思政课堂,让学生们在“行走”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得到启迪。
  变“背靠背”教学为“手拉手”教学
  同一思政教育主题活动,学校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主题班会、书画比赛、主题宣讲、征文比赛4种不同的形式开展,由浅入深、纵向衔接。前不久,广安实验学校开展的“习语润心点亮红心”活动,收获不少好评。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在前后相继、一体贯通中定型的。但由于以前思政老师基本是“背靠背”教学,“各守一段渠”,导致大中小学思政课存在着学段脱节、重复教学等问题。
  如何破题?
  从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入手:广安建立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择优选聘22名思政名师组建专家指导组,成立全市“思政工作联盟”,深化“课程共建”“课题共研”“学生共育”。
  “我们以立德树人的整体性视角出发,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为目标,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黎均平介绍,小学阶段突出思想政治情感启蒙,中学阶段注重强化思政道德意识和政治素质,大学阶段着力培养使命担当。
  大中小三个学段的思政教师,由相互分离的“背靠背”教学变为“手拉手”接力育人。各学段纵向衔接、横向贯通、有机融合的立体化、协同性思政课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育人体系在广安加速形成。
发布日期: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