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聚焦主责主业 服务农业强州战略
文章字数:1,143
四川省凉山州供销社系统紧紧围绕“三大强州战略”工作大局,聚焦为农服务主责主业,找准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切入点,统筹做好特色农业大文章,为建设农业强州提供坚实的供销保障。
保障农资供应 农业稳产开好头
春耕前期,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级综合服务社摸清农业产业结构、农资需求,确保农资及时调运、储备到位。系统农资企业与省内外厂家、龙头企业签订供货协议书100余份。
春耕期间,围绕西昌葡萄、会理石榴、盐源苹果等特色产业提供免费农技服务,累计发布技术信息1万余条、解答技术咨询1500余人次。
优化农资种类,全力以赴做好农资保供。今年以来共储备尿素、碳铵、磷肥、地膜等各类农资商品2.55万余吨,较去年同期增长7%。各基层网点积极采取电话预约、网上销售、送货上门等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农技服务。线上,开通农技“微课堂”和在线互动形式,聘请专家指导农户进行春管;线下,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作物“把脉问诊”,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畅通销售渠道 农民增收有盼头
推进国家级电商平台助农产品销售。充分发挥政策优势,以“社有企业+”模式,组织全州供应商36家入驻“832平台”,上架粮油、核桃、鸡蛋、刺梨汁、茶叶等6033个地方农特产品,实现销售额9.21万元。
推进州内系统电商平台助农产品销售。通过开门开放办社、联合合作等途径,立足凉山农产品特色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出各县市特色主打品牌。不断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通过“抖音”“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实现系统内电子商务销售额4.84万元。
加强公益品牌审核。严格把关“天府乡村”公益品牌申报,全州13家企业37个农产品通过用标审核。积极拓展省外市场。围绕东西部消费帮扶协作,积极联系当地企业与浙江、宁波相关企业签订《特约供应商合同》,促进凉山农产品入驻浙江东西部协作产品交易市场等省外市场和超市,促进“山货出凉”“山货出省”。
聚力组织建设 农村发展有劲头
试点实施“培育壮大工程”,逐步搭建全州为农服务平台。积极协调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规范基层供销社注册登记,分类推进基层供销社建设,不断完善股份合作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一是新发展一批。在1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择产业基础好、农民居住集中的涉改村和具备条件的中心村、农村社区,探索组建村级基层供销社47个。二是改造提升一批。针对安宁河流域“三无”(无资产、无业务、无人员)基层供销社,通过项目资金引导、服务网点改建、引入能人经营等方式实施改造提升基层社和经营网点20个。三是做大做强一批。通过“三社融合”发展试点为抓手,以中心乡镇为重点打造“三社融合”示范社13个。通过社有企业带动、项目支持、服务创新等途径,积极发展综合合作,扩大为农服务领域,建成基层供销社标杆社和示范社,形成强社带弱社、中心社带分社的发展格局。
何然 杜荣
保障农资供应 农业稳产开好头
春耕前期,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级综合服务社摸清农业产业结构、农资需求,确保农资及时调运、储备到位。系统农资企业与省内外厂家、龙头企业签订供货协议书100余份。
春耕期间,围绕西昌葡萄、会理石榴、盐源苹果等特色产业提供免费农技服务,累计发布技术信息1万余条、解答技术咨询1500余人次。
优化农资种类,全力以赴做好农资保供。今年以来共储备尿素、碳铵、磷肥、地膜等各类农资商品2.55万余吨,较去年同期增长7%。各基层网点积极采取电话预约、网上销售、送货上门等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农技服务。线上,开通农技“微课堂”和在线互动形式,聘请专家指导农户进行春管;线下,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作物“把脉问诊”,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畅通销售渠道 农民增收有盼头
推进国家级电商平台助农产品销售。充分发挥政策优势,以“社有企业+”模式,组织全州供应商36家入驻“832平台”,上架粮油、核桃、鸡蛋、刺梨汁、茶叶等6033个地方农特产品,实现销售额9.21万元。
推进州内系统电商平台助农产品销售。通过开门开放办社、联合合作等途径,立足凉山农产品特色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出各县市特色主打品牌。不断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通过“抖音”“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实现系统内电子商务销售额4.84万元。
加强公益品牌审核。严格把关“天府乡村”公益品牌申报,全州13家企业37个农产品通过用标审核。积极拓展省外市场。围绕东西部消费帮扶协作,积极联系当地企业与浙江、宁波相关企业签订《特约供应商合同》,促进凉山农产品入驻浙江东西部协作产品交易市场等省外市场和超市,促进“山货出凉”“山货出省”。
聚力组织建设 农村发展有劲头
试点实施“培育壮大工程”,逐步搭建全州为农服务平台。积极协调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规范基层供销社注册登记,分类推进基层供销社建设,不断完善股份合作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一是新发展一批。在1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择产业基础好、农民居住集中的涉改村和具备条件的中心村、农村社区,探索组建村级基层供销社47个。二是改造提升一批。针对安宁河流域“三无”(无资产、无业务、无人员)基层供销社,通过项目资金引导、服务网点改建、引入能人经营等方式实施改造提升基层社和经营网点20个。三是做大做强一批。通过“三社融合”发展试点为抓手,以中心乡镇为重点打造“三社融合”示范社13个。通过社有企业带动、项目支持、服务创新等途径,积极发展综合合作,扩大为农服务领域,建成基层供销社标杆社和示范社,形成强社带弱社、中心社带分社的发展格局。
何然 杜荣
发布日期: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