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本版导读

阿坝州红原县发展和改革局:
以工代赈惠民生 助农增收促发展
文章字数:940
  □本报记者 王金虎
  近年来,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发展和改革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以工代赈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并拓展以工代赈政策功能作用,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抢抓国家以工代赈赈济模式创新拓展项目契机,坚持“八大赈济+十项践行工作”,围绕“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的综合赈济模式,广泛组织动员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严格发放劳务报酬,为更大范围、更广领域赈济模式创新拓展探索路径方法、积累试点经验、树立标杆示范。
  按照“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的思路,通过发放藏汉双语政策宣传手册、编撰传唱政策“顺口溜”等多种宣传方式进行以工代赈宣传,加大政策解读和培训力度,让群众更加深入了解以工代赈政策核心要义,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引导群众采取自建方式建设项目,彻底实现“给老板打工”到“为自己做事”的思想转变,改变了牧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项目的建设,解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促进村群众就近增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建立以工代赈工作协调机制,抓实以工代赈项目规划编制、计划上报、前期审查、项目实施的协调及监督检查等工作。规范项目前期工作程序,明确责任划分,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定期召集要素保障部门会商会审,统筹协调各种要素资源,加强项目清单动态管理,坚持周调度、月通报,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按照综合赈济模式,对镇村的脱贫户、易地搬迁户、低收入群体等人员采用“培训+上岗”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机械操作、支模关模、道路摊铺、收光磨面、路面切割等实训和以工代训,能掌握一技之长,实现“零工变小工、小工变大工”的转变,最终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户”的目标。做到因人设岗、因岗定人,做到人岗相适,高效高质推进项目建设。
  始终坚持“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原则,制定用工和岗位清单,准确统计在家劳动力和群众务工意愿,因地制宜编制群众务工组织方案、发布招工公告,细化务工岗位、数量、报酬及岗前培训等。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充分考虑务工群众的体能、技术等方面情况,合理安排工种。同时,结合以工代赈项目和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设立乡村道路养护管理员、环境卫生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延伸扩大就业容量,使群众实现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增收。
发布日期:2023-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