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本版导读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李艳萍:
戎装一褪青春去 检徽闪耀初心存
文章字数:1,009
  “无论橄榄‘绿’,还是检察‘蓝’,我都是人民的子弟兵。”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李艳萍说道。
  1988年入伍,19年的青春奉献给军营。2006年转业,脱下戎装,换了“岗”,可那颗“心”没换。面对新岗位、新环境,她凭借军人特有的意识、作风、精神及时转型,扛起新责任,贡献新作为,在法律监督的岗位上履职尽责17年。
  树牢“为民”意识 小窗口便是检群“连心桥”
  “一张笑脸相迎,一杯热茶相递,一把椅子相让,先做倾听者,再做知心人。”李艳萍介绍道,控告申诉检察部门作为窗口部门,是联系检察机关与群众的桥梁。她始终认为信访群众往往是遇到困难才找到检察机关,他们是需要帮助的人,控告申诉工作应当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来访群众解决问题、答疑解惑。
  保持“本色”作风 靠笃行开启职业“下半场”
  “不懂就得学,社会在发展,法治在进步,知识必须及时更新。”李艳萍经常鼓励单位的年轻人加强学习。当初她也是从“新兵”开始,虚心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在工作之余攻读四川大学的法律硕士时,特别注重学与控申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迅速成长为控申业务领域的行家里手。从事控申工作的14年里,共救助困难被害人、信访群众近百人次,发放救助金百余万元。2021至2022年度,共救助生活困难被害人33人次,发放救助金70余万元。此外,还注重总结办案中的经验,撰写的《武侯区院五项措施推进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等文章被四川省人民检察院专刊采用。
  发扬“亮剑”精神 用担当吹响奋进“冲锋号”
  “您尽管放心,我们会想办法的。”2021年,面对一名因案致残失去自理能力,还因就医欠下巨额债务,生活已经陷入困境的被害人,李艳萍向其承诺道。
  “虽然她的户籍和居住地在外省,但只要案件发生在武侯区,就必须尽力帮助。疫情需要减少人员流动,但是可以请当地相关部门协作办理。”她在听案件汇报时打断道。最后,案件在两地检察机关、妇联的协作配合下,顺利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9万元,解决被害人的燃眉之急。
  她曾被评为四川省检察机关“刑事申诉检察暨国家赔偿工作十佳办案能手”、成都市检察机关“十佳优秀控申接待员”。2008年至2010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她负责的控告申诉检察部门被授予成都市、武侯区两级“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两次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文明接待室”称号。
  “尽管转业17年,但我体内依然涌动着军人的血液。投身战斗,赢得胜利,始终是我们的职责与使命。”当被问及取得这些成绩的内动力时,她回答道。
  特约记者 程继发
发布日期:202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