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川渝专家走进通江“智”助乡村振兴
文章字数:1,466
□侯佳奇 杜文龙 本报记者 蒋永飞
近日,2023年“智兴天府专家行”厅县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川渝专家走进巴中通江活动举行。来自四川省和重庆市两地19名专家围绕山地肉牛集群养殖、青峪猪产业发展、通江银耳发展、脱毒马铃薯研究、文旅产品开发及线路策划、地灾防治、特色农业攻关、胸痛中心暨脊柱专科建设等8个项目,分组开展调研活动。4天时间,专家们到田间地头、种养殖大户、科研单位,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工作对接和智力服务,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助力乡村振兴。
“把脉”银耳产业
通江银耳,是四川通江的传统优势产业,是通江特色产业的一张名片,更是通江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四川省农科院和重庆市农科院的两位食用菌专家从通江银耳的菌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种植、产品开发、银耳文化开发利用等每一个环节开展调研,并就关心的问题与通江县银耳科研所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企业详细交流。
重庆市农科院食用菌专家韦静宜建议,尝试银耳原生质体单核化、单孢杂交、多孢杂交或诱变育种,培育高品质更高、抗逆性更好的菌株;采取“一室(缓冲室)一网(防虫网)一灯(诱虫灯)一板(粘虫板)”的综合物理防治措施,使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进行虫害治理,做好耳堂周围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实现虫害的无害化防治;引入先进管理技术,加强耳堂微环境的人工调控,减少木霉、链孢霉和黏菌等病害的发生,实现病害的生态调控。
通江县银科所技术人员说:“专家的指导,为我们今后的科研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攻关方向,今后我们要加强与专家的沟通交流,为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智力支持。”
“问诊”茶产业发展
兴隆镇和铁佛镇茶叶产业园内,绿油油的茶叶散发出迷人的清香。截至目前,通江县种植茶叶10.8万亩,已投产7.2万亩,年产鲜叶7200吨,茶叶产业年产值规模2.1亿元,茶农人均收入6000元。
茶叶专家组来到茶叶基地和加工厂,了解通江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并对机采茶园培育、优质茶机采以及培育高产生态示范茶园等方面把脉问诊,对症支招。
专家组建议,要按照当地茶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奖补幼龄茶园管护、培育优质机采茶园、改造低产茶园等促进县内成片成带,镇内成线成园,让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从加工方式上转变传统思路,加大口粮茶、大宗茶生产;积极发展茶叶电子商务,推动线上线下多元融合。
助力地灾防治
通江是地质灾害易发高发地带,极易引发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中科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宗佶冒着仲夏伏暑高温,先后对通江县森林公园、铁溪镇、长坪镇和空山镇7个重点地质灾害点和隐患点进行了现场考察,并就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的相关问题与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开展现场踏勘和交流,调查线路基本覆盖了通江县全域中低山区和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虽然形势很严峻,但地方政府在地灾防治上做了很多很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杨宗佶建议,“要特别关注雨季暴雨和人为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尽量避免在雨季大挖大建”“在森林高覆盖山区重点区域采用机载LiDAR激光雷达滑坡精细化调查和识别研究,并积极开展专业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阈值和指标体系相关研究”。
“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山地肉牛集群养殖、青峪猪产业发展、脱毒马铃薯研究、文旅产品开发及线路策划、胸痛中心暨脊柱专科建设项目组的专家们,在各自擅长领域开展深度调研和业务指导,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天时间虽短,但各项目单位与专家们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通江县也将持续对接专家,用好专家的智慧,借助专家的影响力,借力专家团队的资源,促进自身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通江新篇章注入智慧力量。
近日,2023年“智兴天府专家行”厅县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川渝专家走进巴中通江活动举行。来自四川省和重庆市两地19名专家围绕山地肉牛集群养殖、青峪猪产业发展、通江银耳发展、脱毒马铃薯研究、文旅产品开发及线路策划、地灾防治、特色农业攻关、胸痛中心暨脊柱专科建设等8个项目,分组开展调研活动。4天时间,专家们到田间地头、种养殖大户、科研单位,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工作对接和智力服务,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助力乡村振兴。
“把脉”银耳产业
通江银耳,是四川通江的传统优势产业,是通江特色产业的一张名片,更是通江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四川省农科院和重庆市农科院的两位食用菌专家从通江银耳的菌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种植、产品开发、银耳文化开发利用等每一个环节开展调研,并就关心的问题与通江县银耳科研所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企业详细交流。
重庆市农科院食用菌专家韦静宜建议,尝试银耳原生质体单核化、单孢杂交、多孢杂交或诱变育种,培育高品质更高、抗逆性更好的菌株;采取“一室(缓冲室)一网(防虫网)一灯(诱虫灯)一板(粘虫板)”的综合物理防治措施,使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进行虫害治理,做好耳堂周围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实现虫害的无害化防治;引入先进管理技术,加强耳堂微环境的人工调控,减少木霉、链孢霉和黏菌等病害的发生,实现病害的生态调控。
通江县银科所技术人员说:“专家的指导,为我们今后的科研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攻关方向,今后我们要加强与专家的沟通交流,为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智力支持。”
“问诊”茶产业发展
兴隆镇和铁佛镇茶叶产业园内,绿油油的茶叶散发出迷人的清香。截至目前,通江县种植茶叶10.8万亩,已投产7.2万亩,年产鲜叶7200吨,茶叶产业年产值规模2.1亿元,茶农人均收入6000元。
茶叶专家组来到茶叶基地和加工厂,了解通江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并对机采茶园培育、优质茶机采以及培育高产生态示范茶园等方面把脉问诊,对症支招。
专家组建议,要按照当地茶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奖补幼龄茶园管护、培育优质机采茶园、改造低产茶园等促进县内成片成带,镇内成线成园,让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从加工方式上转变传统思路,加大口粮茶、大宗茶生产;积极发展茶叶电子商务,推动线上线下多元融合。
助力地灾防治
通江是地质灾害易发高发地带,极易引发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中科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宗佶冒着仲夏伏暑高温,先后对通江县森林公园、铁溪镇、长坪镇和空山镇7个重点地质灾害点和隐患点进行了现场考察,并就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的相关问题与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开展现场踏勘和交流,调查线路基本覆盖了通江县全域中低山区和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虽然形势很严峻,但地方政府在地灾防治上做了很多很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杨宗佶建议,“要特别关注雨季暴雨和人为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尽量避免在雨季大挖大建”“在森林高覆盖山区重点区域采用机载LiDAR激光雷达滑坡精细化调查和识别研究,并积极开展专业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阈值和指标体系相关研究”。
“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山地肉牛集群养殖、青峪猪产业发展、脱毒马铃薯研究、文旅产品开发及线路策划、胸痛中心暨脊柱专科建设项目组的专家们,在各自擅长领域开展深度调研和业务指导,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天时间虽短,但各项目单位与专家们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通江县也将持续对接专家,用好专家的智慧,借助专家的影响力,借力专家团队的资源,促进自身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通江新篇章注入智慧力量。
发布日期:2023-08-01